山西 > 双语视频

抗战胜利80周年:00后的追寻

80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铭记这段历史,又该如何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2025-08-27 10:48

在山西,抬头看见千年

在山西,怎样找到旅游的精髓?《开箱中国》的闻峥(Nancy)和耶果(Yegor)找到了答案——抬起头!深深挑出的屋檐,气势恢宏;屋檐下,层层叠叠的斗栱,如同张开的伞骨,在千年风雨中撑起古建的脊梁。“斗栱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并且在数百年间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这不仅使它们在建筑上具有实用性,同时也赋予了它们深厚的意义。”研究斗栱多年的外籍专家荷雅丽(Alexandra Harrer)这样说。从唐代佛光寺,到晋祠、善化寺、永乐宫、玉皇观,闻峥和耶果一路与斗栱同行,见证了中国古建筑千年的发展轨迹。他们还学会了如何“数斗栱”——你知道“七铺作”“十三踩”究竟是什么意思吗?与《开箱中国》一起,在山西,抬头看斗栱,上一堂生动的建筑史课吧!暑假还有两周,不如安排一趟山西之旅?2025-08-25 17:07

抗战老兵马富德:敌人面前不能低头

1942年,马富德正式加入八路军,后来还担任过班长,在石太线(今阳泉至邯郸段)沿线的敌占区与日本鬼子周旋作战。2025-08-22 18:48

抗战老兵温云甫:亲历“三光”政策暴行

96岁的抗战老兵温云甫近日在山西阳泉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回忆道,1937年日本侵略者在河北省深县各村推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2025-08-15 19:05

100岁抗战老兵崔恭:见证中国人民站起来

1942年,正值日寇侵略气焰嚣张之际,山西少年崔恭毅然加入八路军,担任机要通讯员。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崔恭感慨道:“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能一天比一天强盛,永远强大!”2025-08-11 11:31

抗战老兵杨荣华:行军路上的家国记忆

“八路军来了烧锅水、日本人来了埋地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铲除汉奸卖国贼”......这些铿锵有力的抗日标语,穿越八十余载风雨,依然清晰地镌刻在98岁抗战老兵杨荣华的记忆里。2025-07-31 19:25

抗战老兵张克霞:歌声里的烽火信念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战老兵张克霞动情地说:“我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国家建设得更强大、更美好,让儿孙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2025-07-17 19:34

产业工人:感受总书记沉甸甸的信任

习近平总书记7日考察山西省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时对员工寄予厚望,勉励他们再接再厉、更上层楼,为建设制造强国多作贡献。2025-07-11 11:03

百团大战纪念馆:点燃青少年心中的红色火种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阳泉市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的第二天,张波便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也来到了纪念馆。2025-07-09 22:10

抗战老兵侯兴存:国家强大不再成为亡国奴

近日,中国日报记者在太原采访到97岁的抗战老兵侯兴存。回忆起当年的抗战岁月,老兵仍难掩激动。2025-07-03 11:03

文化中国行 | 古人的“朋友圈”是什么样的:中国人在柬埔寨的市集里做生意

《中国日报》“双城记”带你走近这对历史深厚的国际友城,感受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文明交融、共赴未来的动人故事!2025-04-17 14:04

元曦的两会观察:2025中国文化如何继续“加热”

2024年,我们见证了中国文化旅游几度成为全球热词。2025年,如何延续这股“中国文化”热?世界还能期待看到怎样的中国?和中国日报的数字员工元曦 一起,听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的答案。2025-03-10 11:03

美国青年探秘“中国战神” 跨国演绎忠义仁勇

为了探究关羽文化的深远影响,一位来自美国的青年伍淡然来到山西,与晋剧表演艺术家武凌云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这场跨越国界的文化碰撞,揭示了关羽精神在当今国际关系中的现实意义。2025-01-21 14:00

“遥”啊“遥”,下站到平遥

“千年古城,万里商道。”票号、漆器、酿醋……这座千年古城,承载了无数悠久的历史印记。今天,跟中国日报数字员工元曦一起,探访山西平遥这座屹立千年的古城,追溯这里曾经和正在发生的万千故事!2024-12-10 10:49

外国玻璃工艺落地中国山西小城

三百年前,晋商将外国玻璃制作工艺的奥秘引入中国。如今,这项工艺在山西省祁县这片沃土落地生根、蓬勃发展,产品远销至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11-29 10:06

独家专访:贾樟柯眼里的“风流一代”

在电影《风流一代》上映后,导演贾樟柯接受了中国日报《上场》节目的专访。节目中,贾樟柯说他希望用镜头记录下时代的变迁和发展,讲述可信、可感的中国故事。2024-11-27 09:53

俄罗斯姑娘爱上中国功夫“飞刀削面”

在2024年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之际,来自俄罗斯的姑娘戴安娜拜师学艺,跟随太原市非遗刀削面传承人赵喜平学习中国功夫——制作刀削面。2024-07-24 08:28

1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中文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