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看山西|山西大学搭建中外文化交流桥梁

中国日报看山西|山西大学搭建中外文化交流桥梁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4 17:0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0月22日,山西大学留学生们在书法实训室展示书法作品。 孙浩 摄

中国日报网太原10月24日电 近年来,山西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形成“语言筑基—专业赋能—文化融通”三位一体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该校以培养“心中有天下的国际青年”为目标,将留学生教育纳入“双一流”建设整体规划。

目前,山西大学为400余名来华留学生开设了琵琶演奏、国画创作、茶艺体验等多元文化活动,帮助留学生们深度体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今年春节期间,29岁的埃及留学生李仁安(Elhomosany Hesham Ramzy)在9米高塔台上表演的一段精彩狮舞视频在网络走红。这位留学生所展示的,是一项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狮舞技艺。

“我愿意搭建一座桥梁,让人们看到中国民间传统表演艺术有多美,让外国人了解到更加有趣的中国。”他说。

他的故事,正是山西大学通过文化浸润,将留学生培养成为国际文化使者的生动缩影。该校通过非遗实践让留学生深度融入校园生活。在此过程中,留学生们不仅在参与中成长,更在各类赛事中屡获佳绩。

今年5月,该校15名留学生在2025年山西省大学生“非遗正青春”校园演说大赛中斩获各类奖项。

越南留学生陈氏美幸(Tran Thi My Hanh) 在跟随剪纸艺术大师系统学习一个月后,凭剪纸作品《剪纸艺术》夺得桂冠。

“作为一名热爱中国文化的留学生,我希望把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给更多海外的年轻人,也希望可以把这项技艺带回我的国家”。她说。

此外,山西大学留学生在“汉字缘”国际故事大会、教育部“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征文暨短视频大赛等国家级比赛中多次获奖。

老挝留学生玛莉(Senyord Chanmaly)在“汉字缘”2023国际故事大会全国决赛中, 以《何谓“家园”》为主题,讲述了她与中国的奇妙缘分。她的家乡靠近中国云南,从小目睹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来华留学成为她长久以来的心愿。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我被这里的历史文化积淀所震撼。”玛莉分享道,“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的故事,我感受到这片土地特有的厚重、慷慨与朴实,对家园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团结、忠诚与奉献。”

为丰富留学生学习生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西大学精心打造“会通”国际学生社区,通过书法临摹、编中国结等活动,让留学生充分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与此同时,留学生也能通过文艺表演、手工艺品展示等多元形式,展现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10月22日,山西大学留学生们在书法实训室练习书法。孙浩 摄

在山西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书法实训室,许多留学生都体验了汉字书法的笔墨意趣。

26岁的刚果民主共和国留学生高明(Mutangay Jesteben Béni)说:“老师在讲授书法课时,不仅会教大家认读汉字、练习书写,还会讲解背后的文化内涵。”

“我知道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就是毛笔、墨、纸和砚台。”他补充道,“我还了解到中国有位著名书法家叫王羲之,他创作的《兰亭序》非常有名。”

“山西大学以培养国际人才为目标,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搭建起感知中国文化的坚实平台。”山西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党委书记冯乃辰表示。

“留学生在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现状的同时,更通过他们的故事让世界看见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他说。

(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朱兴鑫 孙书越 丁翊)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