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博主们参观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古城。 朱兴鑫 摄
“站在历经千年的古建筑前,我仿佛瞬间穿越了时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总能以这种独特的魅力牢牢吸引我。”乌克兰博主卡丽娜(Karyna Kovalevska)探访山西多处古建后,难掩激动地分享着自己的直观感受。
10月17日,“中国古建看山西”外籍博主发现山西主题传播活动文化沙龙在山西省运城市举办。来自8个国家的10位外籍博主与在晋留学生齐聚一堂,分享此次山西古建之旅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悟。
对外籍博主们而言,这场文化之行的收获,远不止初见飞檐斗拱时的视觉震撼。更多时候,他们透过木构间精巧的卯榫、建筑里藏着的匠心,看到了一个在传承中蓬勃发展的现代中国,也细细品味出东方的独特韵味。
“踏入晋祠,仿佛能触摸到古代历史的脉络,沉浸感太强了。” 法国博主米莲娜(Mathieu Mylene)站在千年的古树下,语气里满是赞叹。
印度尼西亚博主叶招升(Veldesen Yaputra)则从古建筑中读出了更深层的智慧。他还特意以古建筑的雨水管理系统为例,进一步解释这种 “东方智慧”:“中国古人对待水流的方式,是引导而非对抗。这种顺应自然的思路,太值得学习了。”
在晋祠圣母殿前,叶招升还亲身体验了一把“科技+古建”的魅力。他举起手机,打开人工智能应用——豆包的视觉识别功能对准建筑,AI 系统瞬间便识别出这是圣母殿,还详细推送了建筑的历史背景、结构特色与文化价值。
看着手机屏幕上清晰的介绍,叶招升深感惊讶:“这太厉害了!以后再遇到不懂的古建知识,我随时都能通过它查询,就像身边跟着一位专业的‘古建讲解员’。”
而在陶寺博物馆,可触摸的文物信息玻璃同样让他眼前一亮。“以前觉得千年文明很遥远,只能隔着玻璃远远观望,但数字技术让我们能直接‘触摸’到历史。这种互动感让古老的文明变得鲜活起来,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记载。”
尼日利亚博主博密(Oluwabunmi Henry Jimoh)也分享了科技带来的便利:“AI不仅让日常生活更便捷,也给我们的旅途创作帮了大忙,效率提升了不少。”
随着中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更多外国人来华体验真实生活。法国博主米莲娜说:“这种亲身实地的体验,是无法替代的。”
她很高兴中国推出过境免签政策,能让更多外国人有机会看见一个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我之前就知道中国历史文化悠久,现在我看到的,更是一个现代、便捷且先进的国家。”
正如乌克兰博主卡丽娜所观察到的,中国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古建、非遗文化等深受中外游客喜爱;免签政策的落地,则进一步吸引更多外国朋友亲自来中国感受这份独特魅力。
“现在走在中国的路上,我常常会有回家的感觉。”尼日利亚博主博密说。
(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朱兴鑫 王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