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花木兰“3D超写实数字人”入选山西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十大典型案例

大同花木兰“3D超写实数字人”入选山西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十大典型案例

来源:大同日报 2025-08-22 10:1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数字科技赋能传统文化

大同花木兰“3D超写实数字人”入选山西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十大典型案例

8月21日,在山西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发布活动中,大同花木兰“3D超写实数字人”项目入选山西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十大典型案例,并在案例路演环节亮相。这一成果的背后,是大同日报传媒集团的深耕与探索,让千年木兰在数字时代“活”了过来,为古都大同文化传承与发展奏响新的乐章。

木兰故里的“数字突围”

大同,作为木兰故里重要考证地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木兰文化底蕴。从北魏都城平城的繁华市井到木兰“归来见天子”的明堂,从云冈石窟见证的民族融合到街头巷尾口耳相传的木兰故事,木兰的文化基因在大同的时光长河里从未沉寂。

然而,如何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生,是大同日报传媒集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24年,打造木兰城市IP上升为大同城市战略,大同日报传媒集团木兰工作室顺势而为,与中华书局古联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开启花木兰“3D超写实数字人”的研发之旅。

为让数字木兰既符合历史底蕴,又具现代美感,来自北大、北服、北影等高校专家深度参与,经多轮论证、反复修改,最终确定数字木兰的面貌形态,以及戎装、女装、古今融合装等形象。“每个细节都要经得起推敲,既要还原木兰的英姿飒爽,又要体现大同文化特色。”大同日报传媒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从传统媒体到“文化磁场”

2025年1月18日,全国首个“3D超写实数字人”花木兰在北京正式发布,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媒体纷纷报道,众多新闻网站、社交媒体跟进转发,形成良好传播效应。这一成果,正是木兰工作室多年努力的最好见证。

为扩大木兰IP影响力,大同日报传媒集团同步推出木兰二次元卡通形象、系列文创产品,并打造木兰工作室实体授权店。同时,积极让木兰形象“走出去”:在大同黄花产业发展大会、“伯鸿杯”国学少年荟颁奖活动亮相;春节期间,古城墙的木兰光影秀与市民、游客共庆新春;深圳文博会上,木兰向全国观众推介大同;端午佳节,大同文庙内木兰为考生送上“高粽”祝福;甚至走进全国多所高校、北京高铁站宣介大同。

“木兰”走到哪里,就把大同的故事讲到哪里。这些举措,不仅传播城市形象,更助力“文化+科技+旅游”新型消费业态的培育,让木兰IP从工作室项目变成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文化磁场”。

未来:木兰故事的无限可能

展望未来,大同日报传媒集团木兰工作室将继续以木兰IP为核心,打造木兰短剧、木兰动画,全面应用于新媒体场景,开展沉浸式研学,推出《木兰与大同》系列图书……大同日报传媒集团将持续发力,守护、发掘木兰文化,激活历史遗产的当代价值。

当木兰遇上数字科技,当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古都大同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迎来新的机遇。木兰遇见大同,是历史文脉的现代表达,更是文化之城建设的生动实践。相信在未来,传统与现代交织、文化与产业交融,定会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记者:郝雨

摄影:韩堃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