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润三晋 e法同行|皋陶文化的基因延续:穿越千年的法治回响​

法润三晋 e法同行|皋陶文化的基因延续:穿越千年的法治回响​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25 15:4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临汾7月25日讯 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甘亭镇士师村的华夏司法博物馆,大门两侧有两尊独角兽石像静静矗立,它们正是中国司法图腾獬豸。

这头传说中能辨善恶的神兽,是上古司法官皋陶断案的象征,也为这片承载着法治记忆的空间拉开了跨越千年的对话序幕。

馆内除皋陶祠外,还设有“法律起源”、“历史篇”、“现代篇”、“人物篇”四个展厅,以丰富的史料、实物、图片、碑文、壁画等形式,反映了我国司法制度的起源、发展与历史演变。

这些展品无声诉说着皋陶文化 “明刑弼教”、“刑期于无刑” 的理念。

分管普法工作的洪洞县司法局党组成员邢婷婷进一步解释:“皋陶推崇明刑弼教,认为刑法是辅助教化的手段,目的是教化万民,核心是追求慎刑、轻刑,甚至无刑。考虑到所处的原始社会背景,这一思想显得尤为先进。”

因此,皋陶文化的核心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安邦之道,与现在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一脉相承的。

在华夏司法博物馆,每一件展品、每一处展览都是一面镜子,照见的不仅是司法制度的演变,更是刻在民族基因里的法治追求。

士师村党支部书记助理贺琳然接受线上采访时表示,“作为到村工作大学生,我协助村“两委”组织村民开展法律知识分享会,联合学校开展“皋陶与现代法治”主题实践活动,利用新媒体制作相关短视频。同时,结合乡村治理需求,将皋陶文化中的调解智慧与基层法律服务结合,让传统法治文化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发挥实效。”

据了解,华夏司法博物馆以皋陶文化为核心,一方面通过“法律入村”“法治文化进校园”等活动,结合传统法治思想与现代法律知识,为周边村民和师生提供精准普法;另一方面接待外来中小学生开展法治文化研学,以展馆陈列、讲解、模拟法庭等方式,将历史典故转化为法治案例,让青少年沉浸式感受法治文化传承。这些工作既普及了皋陶法治精神,也提升了群众法治意识,华夏司法博物馆也成了重要的法治宣传阵地。

“下一步,华夏司法博物馆将扩建中国司法培训教育基地,让公、检、法、律师等用法、执法的工作人员在业务上有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平台。同时通过华夏司法博物馆发展旅游,带动农民经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融会贯通。”士师村委会主任靳振洲介绍。

在这里,数千年的司法文明痕迹被一一串联,成为聆听法治回响的鲜活媒介。这场穿越千年的法治回响,让每一位参观者懂得:当代法治建设的大厦,始终在历史文明的深厚地基上,续写着属于新时代的乐章。(程慧海)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