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声 顺民意 解难题 办实事 丨“搬”出美好新生活——长治市屯留区加快推进压煤村庄整体搬迁项目

听民声 顺民意 解难题 办实事 丨“搬”出美好新生活——长治市屯留区加快推进压煤村庄整体搬迁项目

来源:长治发布 2025-06-25 10:2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6月19日,走进屯留区压煤村庄整体搬迁项目纯安·仁和苑小区建设现场,高塔耸立、机器轰鸣,充满希望的安置新房拔地而起。工人们正抓进度、抢工期,以“满弓”状态,力促项目如期完工。

约8公里外的李高乡下李高村,乡亲们也是一片忙碌——有人给老房子拍纪念照,有人来到村头新建的“农耕房”里“探班”,也有人边收拾行李边念叨“这灶台用了20年呢”,然后转头又与家人展望起新家要买什么家具……

在这热火朝天的“建”与恋恋不舍的“迁”之间,屯留区用行动践行“民呼我为”,将“为民办实事”的庄严承诺转化为群众可感可知的幸福实景。

“搬”不仅是当下的安居之需,更是长远的发展之计。屯留区煤炭资源富集,目前有潞安化工集团所属的余吾、古城、常村、王庄、郭庄5座生产矿井。长期的煤炭采挖,给周边村庄带来地面塌陷、道路裂缝、房屋损坏、水源地破坏、地质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为此群众反映强烈。

“何时搬?怎么搬?往哪搬?”这些都曾是萦绕在乡亲们心头的疑问。如今,随着屯留区压煤村庄整体搬迁项目全面推进,这些疑虑终于有了明确答案:

——采取“先搬后采、边采边填,分级分类、积蓄资金、系统治理、久久为功”的治理策略,屯留区明确3至5年内搬迁29个村,共涉及4个乡镇(街道、中心),转移农村人口1.7万余人;

——秉持“全区一盘棋、各矿一体化”准则,既尊重私有财产,更坚持集体属性,该区以“不动产补偿到位、安置房无偿分配”的方式,实现补偿与安置脱钩,最大程度实现公平公正;

——坚持“集体行动、自愿选择和绝大多数”原则,全村90%以上的住户同意搬迁,方可实施;否则变更采掘方案、设置安全煤柱,“不强迫、不谈判、不反复”。

一项项创新务实的举措,既破解了过往“先破坏后治理”的弊病,又实现从“政府推动”到“群众主动”、从“要我搬”到“我要搬”的转变。

目标既定,弓满弦张。屯留区成立以区委书记、区长“双挂帅”的压煤村庄搬迁工作领导组,统一领导和组织推进搬迁工作。领导组下设6个工作专班,明确乡镇(街道、中心)党委书记为属地第一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每村派驻一个工作组、制定个性化方案、建立一本问题台账、每周召开一次推进会、每月开展一次民意测评,确保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助推搬迁工作有序进行。

安置点不仅要建好房子,还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充分考虑群众大规模搬迁进城后的现实需求,安置区提前设计系统化的保障措施,高标准打造嵌入式社区服务综合体,涵盖养老托育、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社区服务,让搬迁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普惠公共服务,努力让乡亲们“搬得安心、住得舒心、过得顺心”。

以系统思维统筹谋划,以创新机制破解难题,以民生情怀推进落实,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屯留区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群众关心关切,把压煤村庄整体搬迁作为“释放煤炭产能、保障群众安居、优化生态环境”的核心工程,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书写人民幸福生活新篇章。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