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4月18日第9版评论版
4月16日,山西省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强奸案作出二审判决。法院驳回被告人上诉,维持下级法院就其订婚不久后强奸订婚对象一案,作出的三年有期徒刑判决。
除案件本身外,双方家庭围绕彩礼产生的纠纷亦为关注焦点。据案情显示,男方家庭来自大同某农村地区,在订婚前已向女方家庭支付10万元彩礼及黄金首饰,随后女方家庭进一步提出要在男方婚前购置的房产上添加女方姓名(男方曾书面同意,后辩称为被胁迫签署),并承诺待父母售卖家养猪后,再支付8.8万作为剩余彩礼。值得注意的是,该男子所在农村地区202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328元。
若无彩礼问题,此案或许不会如此复杂。法院还驳斥了网络上关于女方家庭借强奸案敲诈钱财的说法。事实上,在法院立案前,女方曾试图退还10万元及两枚戒指,但男方因被指控强奸心生愤慨,拒绝接受。
全国婚姻习俗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农村地区平均彩礼达12.8万元,相当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2倍。这也促使今年2月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将彩礼习俗改革纳入系统性农村改革内容。
文件强调,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并提及加大对婚托婚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破除高价彩礼陋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各界与家庭的共同努力。 (中国日报记者 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