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山西省人大代表李爱玲在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期间表达了致力于为日益增长的老年群体提供服务的承诺。
“我愿意用此生后半生,去读懂每一位老人,也读懂即将老去的我们,”太原市幸福汇藏山墅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和创始人李爱玲说。
52岁的李爱玲于2015年踏入养老服务行业,当时她拿出自己20年经商打拼积蓄的500多万元,在山西省晋城市创立了第一家幸福会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这标志着该地区社区养老新模式的开端。
然而,道路并不平坦。尽管她的社区养老服务给城市里的老年人带来了欢乐,但李爱玲也面临着巨大的运营困难。
“投资大、见效慢,还有操不完的心,”她说。许多人劝她放弃,但出于对这份事业的执着,李爱玲坚持了下来。
如今,“幸福汇”已成为山西社区养老服务的著名品牌,并在全国同行业中备受关注。目前,李爱玲在山西建立了10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5万多名老人提供服务,吸引超过600余人就业。
“我希望我们的爱能让老人有家的感觉。但我们不应夸大自己的价值,因为我们永远替代不了家,”她说。
在“幸福汇”养老服务中心里,每一处细节都能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关怀。从低电源插座、衣橱分段设计到床头柜上护栏,该中心量身定制以满足老年居民的需求。日常活动包括健身操、按摩和其他娱乐活动,节假日和生日期间还能享受特定服务。
在今年春节庆祝活动中,太原市晋源区新城社区一处幸福汇养老服务中心还举办新春游园会活动。这里不仅能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全天候照料,还开展了情感陪护、送餐上门、助浴、义诊等服务。
94岁的老年居民覃烈英表达了她的感激:“我感受到这里每个人的爱和关怀。伙食很好,工作人员很友善,我们有很多活动,如跳舞和唱歌。”
李爱玲的不懈努力赢得了广泛认可。2023年,她成功当选为山西省十四届人大代表。
“我创办养老服务中心是为了照顾我的父母,”她说。“但当选人大代表后,觉得这是一种使命与责任。不仅是为了我的父母,也是为了所有的父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60岁及以上人口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这些数字凸显了中国老龄化进程已进入最快时期。
随着中国老龄人口的增长,养老挑战愈发严峻,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在太原举办的山西省两会期间,李爱玲提出一系列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举措,包括加快构建农村基本养老服务网络,以及推广智慧养老,开展乡镇卫生院和敬老院医养结合试点建设等。
近年来,山西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产业,以“幸福汇”为代表的本土养老服务品牌得以迅速发展。然而,养老服务机构在数量和品质上,仍难以充分满足社会需求。
山西省民政厅副厅长琚李梅表示,到2025年底,山西省将建成专业化、标准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300家。截至2023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750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达到21.64%。
据当地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山西省将于今年建设50个社区养老工程,50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改造100个标准化社区食堂。这些举措旨在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养老和用餐服务。
对于李爱玲而言,她的使命清晰且坚定:“我的目标是让老年人能够有尊严地享受晚年。”
(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记者 朱兴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