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加强文物数字化与科技创新运用

山西加强文物数字化与科技创新运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12-25 14:5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太原12月25日电 12月25日,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于振龙在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三十八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着力构建文化遗产“大保护”工作格局,聚焦文物数字化战略,实施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初步建立我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字化信息资源库。

山西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约有2.8万处古建筑,其中元代及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占全国的80%以上。今年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火爆出圈,取景地主要取材该省的石窟、寺庙、雕塑、壁画等,给山西带来了“泼天的流量”,也为古建筑的活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于振龙表示,我们还聚焦社会力量参与,截至2023年底,山西省累计认领认养文物建筑473处,吸引社会资金5.2亿余元。持续推进文物与文旅、文博、文创相融合,努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

近年来,山西省文物局广泛利用AR、VR、新媒体等数字化技术,构建了一系列数字“云端”展示传播和沉浸式体验项目。永乐宫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再现了800年前壁画的原始面貌,并在今年10月的法国巴黎成功举办永乐宫壁画艺术特展。

“我们持续推进山西省考古基地及实验室建设,不断拓展科技考古和文物展示利用空间,进一步揭示古代族群、聚落、生业等多要素的互动变化。”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白雪冰表示。

白雪冰说,山西坚持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并重,实施元代及元以前木结构古建筑覆盖性抢救工程。结合《黑神话:悟空》流量效应,监测重点彩塑壁画的保存环境,根据监测情况,公布重点文保单位游客承载量,减少游客激增对文物造成的影响。

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博物馆已经成为城市的“会客厅”,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为新的社会风尚。截至2023年底,山西省共有备案博物馆(纪念馆)225座,全年举办陈列展览781个,教育活动7694场,总参观人次超过3000万人次。

按照国务院总体部署,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从2024年5月开始,到2025年5月结束,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实地开展文物普查。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振华表示,截至2024年12月23日,山西省已复查“三普”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1544处,复查率58.5%;已调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712处,其中一些重要新发现填补了地区文物资源空白。(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记者 朱兴鑫)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