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一处社区,三胞胎母亲李幸(中)与父母抱着自己的孩子。 朱兴鑫 摄
专家发出警示:中国人口将长期处于负增长阶段。
去年,马丽(音译)在江苏省一家医院接受试管婴儿治疗,为确保自己的孩子能在龙年大年初一出生(2月10日),她精心挑了受孕时间。
她说:“在十二生肖中,我最喜欢龙和猪,因为它们象征着成功、财富和好运。还有,我的属相是鸡跟龙或虎最为相配。”
最初,马丽希望第一个孩子是在2022年出生的虎宝宝,但因为新冠疫情不得不推迟生育计划。
如今31岁的马丽说:“疫情期间我感染过两次新冠病毒,所以不敢冒险生孩子。”
中国的新生儿数量已连续七年下降,但在今年,龙年“婴儿潮”是有望出现的,因为很多像马丽这样的妈妈都渴望生下有着吉祥寓意生肖的孩子。
专家表示,随着新冠疫情的结束以及2023年结婚登记人数的回升,出生率有望止跌回升。
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表示,“中国人对生肖偏好明显,上一个龙年也就是2012年时就有一个生育小高峰。”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的新生儿数量高达1970万,而前一年和后一年的新生儿数量约为1780万。翟振武表示:“2024年的出生率有望提升。”
此外,专家表示,尽管每年的生育率略有波动,但我国人口仍将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去年,中国人口总数已连续两年下滑。
天津南开大学人口学教授原新说:“2024年受生肖龙年和‘三年疫情’后生育反弹的影响,人口负增长也许会缓和一点。但是,长周期的内生性人口负增长的大趋势木已成舟。”
婚育年龄推迟,再加上育儿压力导致生育意愿降低,是造成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因素。
产科医生说,新生儿妈妈年龄的增加意味着在提升对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的救治能力上,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此同时,人口统计学家建议加快建立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这些举措在帮助生育家庭更好地应对现实难题的同时,也有助于适当提高国家生育率。
4月13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一家月子中心,孕妇使用瑜伽球进行产前训练。 朱兴鑫 摄
新生儿数量激增
一些医院的报告显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孕妇接诊量和新生儿接生量明显增加。保姆和产后中心接到的咨询越来越多,几乎满负荷运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医生姜海利说,自去年11月以来,他们产科病房的新生儿数量一直在攀升。
他说:“现在,我们每天接生15到20个婴儿,也就是说每个月要接生600个婴儿,而在去年的低潮期每个月只有400个。”
“我认为新生儿数量增加与新冠疫情有很大关系,由于担心病毒对孕妇和新生儿健康的影响,许多夫妇在疫情爆发期间对是否要生孩子犹豫不决。”姜海利补充道。
他表示:“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近年来三胎政策和一系列支持生育的新措施的出台,比如部分地区将生育治疗纳入医保项目。生肖龙代表着美好祝愿,许多夫妇都喜欢龙宝宝。”
他说,最近的新生儿数量高峰期是2016年,当时中国实施了允许所有夫妇生育两个孩子的二胎政策,那一年医院接生的新生儿数量达到了1.5万至1.7万。
他提到:“我们的产房仍然像高峰期那样配备了80多名医护人员,就算今年新生儿数量略有上升,我们也有能力应对。”
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康文娟表示,目前的情况与2017年类似,当时在二胎政策推出后的一年里,新生儿数量出现了激增。数据显示,山西省当年的新生儿数量为40万,几乎是2023年的两倍。
她说:“今年全省的新生儿总数估计会增加到21万左右......通过孕检,我们看到孕妇人数正在增加,为了应对这一增长,我们加强了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并开启了远程问诊平台,来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
山西太原其美月子中心总经理张建林说,今年到目前为止,对该中心的需求量激增。他说:“我们配备有28层独栋空间和150间套房。从1月到3月,我们的床位全部爆满。”
河北省廊坊市来康月子中心负责人马小北表示,该机构今年年底前的预约几乎满员,为此他们开始提供上门服务。
她说:“准妈妈们通常会在预产期前六个月预订。疫情期间,我们很少看到整个月都订满的情况,但今年不同, 订单量比去年增加了30%。”
马小北说,许多夫妇认为今年生龙宝宝寓意好。月子中心也举办了活动,庆祝最早降生在这里的龙宝宝。
不过,她也认为,从长远来看,中国的出生率还是会持续下降。她说:“我们未来的业务重点可能是为少量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月29日,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康文娟(左二)、新生儿重症医学科主任冀湧(左一)等医务人员在新生儿重症医学科巡诊。 朱兴鑫 摄
高龄产妇
据官方数据显示,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从20世纪80年代的22岁提高到了2020年的26.3岁。女性首胎生育年龄也越来越晚,平均为27.2岁。
康文娟说:“我观察到妇女通常在30岁左右生育第一胎。生二胎的比例在增加,但很少看到生第三胎的。”
她说:“与首次分娩的母亲相比,第二次分娩的母亲通常年龄较大,保证她们的安全对医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康文娟说,在国家强调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保证孕期安全和预防出生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她说:“在孕早期做全面检查来排查基因缺陷十分重要。在目前出生率下降的大背景下,保证每个新生儿的健康更是重中之重。”
该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主任冀湧说,省内几乎所有的病情危重的新生儿都会被送到该医院接受治疗。
她说:“与成人不同,婴儿无法表达自己的不适,只能哭。”
冀湧表示:“对我们来说,为婴儿提供精细化的管理,在保温箱中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为他们创造一个子宫般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会每天为他们称体重,每周测量他们的身长,每12小时监测他们的药物摄入量和身体状况。”
山西省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张彦玲说,在该医院分娩的产妇年龄大多在30至35岁。
她说:“在我们医院,很少看到20至25岁的孕妇。25至30岁的孕妇占35%左右,30至40岁的孕妇占43%。”
张彦玲补充说,超过70%的婴儿是首胎,而生育二孩的只占20%以上。
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医生姜海利说,高危孕妇(35岁以上患有高血压、血糖升高和其他疾病的孕妇)的比例正在提升。
“40岁以上孕妇的数量变化最明显。仅今天上午,我就收到了五例这样的病例,”姜海利补充道。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副司长沈海屏在最近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大力度开展妊娠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等级对孕妇进行分类管理。
她补充说,为高危孕妇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非常重要。
3 月 29 日,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妇产科病房,韩媛慧和丈夫任金亮照顾新生儿。 朱兴鑫 摄
‘补偿性生育’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1月份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 ,尽管宣布了三胎政策,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计划并未发生明显改变。
研究还发现,二胎政策的效用正在减弱。
报告称:“由于2020—2022年的生育明显因疫情影响受到抑制,估计2023—2025年会有一定数量的补偿性生育,生育率和出生人口数可能有小幅回升,但初婚和生育推迟的大趋势仍将延续。”
报告补充说,“补偿性生育”,即因疫情压抑的生育需求,其总量预计不会超过200万。
政策制定者应重点关注平均初婚初育年龄正不断推迟,以及不婚不育的女性人数正不断上涨的现象。
“如果缺乏强有力的生育支持政策,初婚和生育的推迟以及不婚不育仍会对未来生育水平产生重要影响。”该研究称。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在2月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中表示,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面临出生率下降的问题。她说,到2021年,45个国家和地区的生育率已降至1.5以下,而中国的生育率在疫情期间降至极低水平。
她说:“2022年育龄群众生育意愿为1.86,未满足的生育意愿达0.7。其中婚育现实困难、发展预期不稳、家庭价值观变化、观望等待等因素的影响占到 80% 以上。
贺丹说,我国虽推出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措施,但效果显现尚需时日,且现有措施不足以满足公众的期望。她建议完善生育保险、婴幼儿照护和托育等基本服务,帮助夫妇平衡事业发展和家庭责任。
她补充说,还需要推进教育、住房和医疗保健方面的改革,以降低育儿成本。
(记者 王小予 朱兴鑫 赵睿楠 编译 苏佳榕 王娟|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原文见2024年5月24日《中国日报》头版转二版整版英文链接:
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405/24/WS664fcdf9a31082fc043c8cd4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