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西省祁县红海玻璃有限公司的技术工人在生产出口玻璃器皿。 吴遵民 摄
传统工业的成功离不开熟练工艺和自动化生产的进步
三百年前,中国北方的晋商开辟出一条古茶道——这是一次跨越1万多公里,穿越广袤欧亚大陆的大胆探索。他们的使命是什么?将风味绝佳的中国茶带向世界。他们不知道跟随他们的脚步,一项外国工艺的制作奥秘也被带回了中国。
从遥远的国度,他们将玻璃器皿复杂的工艺带了回来,植根山西祁县这片沃土,落地生根、蓬勃发展。时至今日,祁县谱写出了自己的新时代篇章。
祁县转型综改促进中心主任张福栓介绍,祁县有59家玻璃器皿生产企业,生产茶具、烛台、花瓶和灯具等8000多个产品品种。
据悉,这些制造商生产了25万公吨玻璃器皿产品,价值约23亿元人民币(3.211 亿美元)。
张福栓说,近70%的此类产品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日本和韩国,以及 “一带一路 ”所涉及的经济体。
祁县玻璃器皿行业的成功得益于传承几十年之久的熟练工艺,以及自动化生产的进步,后者有助于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祁县东玉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公司负责人李虎说,“玻璃熔炉的加热温度要保持在1500摄氏度,即使制造形状独特的玻璃器皿,也没有使用模具。”
“工人们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能,是他们能够在玻璃吹制过程中精确控制厚度和长度的关键,”李虎补充道。
该公司技术工人吕瑜杰说,关键的第一步是取料,取料过多会导致产品过厚,影响美观。
“在吹制过程中,工人必须同时吹制并迅速旋转吹管,使玻璃均匀成型,”吕瑜杰补充道。
吕瑜杰说,杯子的基本形状确定后,剩下未成形的玻璃就需要来进行拉伸,这个过程很有挑战性。玻璃溶液一接触空气,就会迅速冷却。玻璃吹制工在用钳子拉伸杯子的同时,必须用一只手不断旋转杯子。
吕瑜杰表示,技术熟练的工人可以确保玻璃器皿在手中停留的时间不超过10秒,并能将厚度和长度范围调节到0.2毫米以内。
祁县每年生产20亿件精美的玻璃器皿,占全球手吹玻璃行业27%的份额。
据张福栓介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祁县的手吹高脚杯占全国此类玻璃器皿出口量的80%以上。
“凭借其高品质和艺术感染力,祁县的玻璃器皿在G20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卡塔尔世界杯等各种国际活动中大放异彩,”张福栓补充说。
山西省祁县红海玻璃有限公司的玻璃制品在展出。 吴遵民 摄
蜕变之旅
工人们不仅注重细节,也将其艺术造诣融入到每件作品中,这让祁县的玻璃器皿得以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脱颖而出。然而,颇具吸引力的祁县玻璃器皿,也面临着产量有限和生产成本高昂的双重挑战。
但当地企业没有气馁,在继承手工吹制玻璃制品精髓的同时,也开始了转型之旅,将大量投资投入到先进的生产线中。
山西大华玻璃实业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梁文胜说,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祁县玻璃器皿行业采用自动化技术推动行业发展。
梁文胜强调说,尖端技术和自动化流程能够简化生产流程,提高效率,确保质量的一致性。
“该公司投资3.68亿元引进了采用智能控制系统的高端设备。该系统的特点是对整个环节的生产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智能分析,来帮助开发新设计和扩大生产规模,”他补充道。
此外,公司还聘请了20多名研究员,每年投入500万至800万元用于研发。
梁文胜说:“从国外进口零件非常不方便,且费时费力,我们便自己制造机器零件。现在,我们对技术有了更好的了解,并能根据生产需要改装机器,这要归功于我们多年来积累的制造经验。”
祁县工业和信息化服务中心主任彭建军说,祁县还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28所国内顶尖高校达成同盟,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他们的劳动成果有目共睹,不仅成功开发了无铅水晶玻璃,还率先推出了自动拉伸机和激光切割机等22种智能制造设备,不仅推动了整个行业数字化转型,还激发了行业发展潜力。
祁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李强说,该县已建成二十余条自动化生产线,还有几个项目正在筹备中。
此外,为确保产品质量,祁县还投资1000万元完成了国家玻璃器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迁建提质工程。
该质检中心拥有最先进的检验和测试设备,并辅以知名专家和教授的专业知识。凭借坚实的后方,祁县已准备好打造精美玻璃器皿杰作制造之路。
祁县将高端、个性化的创作托付给工匠灵巧的双手,将简约、标准化的领域留给了精准的机器。这种做法不仅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保证了产品质量,也保留了其与众不同的特色。
今年春季,在四川成都举办的“一带一路”特色产业合作区山西·晋中(祁县)玻璃器皿招商引资暨产业推介会上,30多家玻璃器皿企业展出5000多种产品,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客商驻足观赏。
“此外,当地政府还为企业参加迪拜海湾玻璃展、法兰克福展览、亚欧博览会等大型国际展会提供了便利,帮助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祁县喜福来玻璃器皿有限公司经理刘降平表示。
刘降平说,像祁县喜福来这样的玻璃器皿企业也在积极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得更多订单和扩大客户群。
“通过分析和销售数据,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了有关客户行为、偏好和市场趋势的宝贵见解。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优化产品供应、定价策略和营销活动,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刘降平补充道。
山西省祁县红海玻璃有限公司的技术工人在制作出口玻璃制品。吴遵民 摄
祁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李强说,祁县目前拥有各类网络零售商1296家,其中跨境电商实绩企业16家。
李强还说,祁县政府已建立了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为从事玻璃器皿电子商务的企业提供营销、广告、技术维护、仓储和物流等综合服务。
“电商服务中心占地3000平方米,设有电商直播区、大数据中心、商务洽谈区、创业孵化中心、电商培训中心等多个功能分区,”李强补充道。
山西省祁县红海玻璃有限公司的技术工人在制作出口玻璃制品。吴遵民 摄
玻璃器皿生产企业力争到2025年突破80家,配套生产企业突破300家。据当地政府透露,他们还力争将高端市场份额提升10%,实现产业产值超50亿元。
然而,祁县的玻璃器皿企业在国际市场产品认可度方面,仍面临挑战。据公司高管称,尽管祁县玻璃器皿的质量和艺术性都很高,但品牌知名度在国际舞台上仍然相对较低。
祁县红海玻璃有限公司,是祁县的一家玻璃产品制造商。该公司董事长李健生说,“提高国际知名度,既要制定战略方针,在投资营销、产品差异化、获取分销渠道等方面下功夫,也要注重建立与国际客户产生共鸣的强大品牌形象。”
他补充说,深入挖掘祁县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在国际市场上提升玻璃器皿产品品牌知名度的有力策略。
“突出祁县玻璃器皿的独特传统、工艺和背后的故事,品牌才能吸引全球消费者的注意力,并创造真实感和价值感。”他强调。
李健生表示,将祁县玻璃器皿企业打造成老字号品牌的道路或许曲折,但企业所拥有的坚持和创新精神终将帮助他们实现这一目标。 (记者 王科举 编译 苏佳榕|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