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席正在检测钢材样品。人民网记者王晏如摄
2018年,廖席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曾带领公司团队成功轧制出仅有0.02毫米厚的“手撕钢”,百炼钢变成绕指柔,世界瞩目;2020年,“手撕钢”薄度再突破,达到0.015毫米,属世界首创。
此后,廖席和研发中心的伙伴们继续在攻克“卡脖子”难题上下功夫,锚定超薄、超平、超硬和特殊材料,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
2月5日,廖席赶着给客户寄出了年前的最后一批货——用于生产精密金属掩膜版的不锈钢箔材。而就在一年前,国内还没有企业能生产这种高端材料。
“几年前我在调研中发现,掩膜版的生产技术被国外垄断,国内企业进口不光成本高,而且拿不到最先进的产品,影响到整个产业都相对落后一截。”廖席说。
掩膜版,是生产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所需的核心零部件,决定着屏幕分辨率和成像质量。它的生产技术要求极高,一片手机屏幕大小的掩膜版上要开200万个以上微孔。“一片完整的掩膜版由5个小片组成,其中任意一片的一个开孔有问题,一整片都得报废,这就对基材的柔韧度、平整度、纯净度、均匀度、稳定性等各项指标,提出了非常严苛的要求。”
廖席说,据粗略统计,国内几家显示屏生产厂商,每年仅掩膜版这一种部件,进口总额就高达100亿元左右。
2019年开始,研发团队开始攻关掩膜版基材。“市场对这类产品国产化是有很大需求的,但当时国内没人做这个,客户也不相信我们能做出来。拿到参数后半个月,我们送去样品,对方一下子重视了起来。”廖席回忆。
为了加速推进材料研发,团队还联络了涉及掩模版生产应用各环节的企业,串联起整个产业链。
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扶持推动下,经过近三年的反复试制,2023年4月17日,第一卷基材成品轧制成功;9月,第一批国产掩膜版正式上市。“以后下游企业就能用上国产的、国际前沿水平的掩膜版了。”廖席脸上难掩兴奋激动。
薄透如蝉翼的掩膜版。人民网记者王晏如摄
“你看它是半透明的,像蝉的翅膀一样,我们叫它‘蝉翼钢’,其实它比蝉翼还要薄。”
廖席拿起一片掩膜版样品感叹道:“很多时候国内先进制造业被‘卡脖子’,卡住的就是这么薄薄的一点。就因为这一点,整个产业受制于人,没办法实现跨越发展,掩膜板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我们控制住这关键的一点,整个国内相关产业就有希望能扬眉吐气。”
轧机旁正在工作的工人们。人民网记者王晏如摄
“每年有一半的时间,我们的研发人员要到市场上调研,去发现和解决像掩膜版这样处于‘卡脖子’状态的技术问题。”
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侯彦珍说:“我们就是要立足‘手撕钢’品牌,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产品,推动解决制约我国高端制造‘卡脖子’新材料的供给问题,为我国高端制造业升级换代提供坚实支撑。”
车间智慧控制中心大屏。人民网记者王晏如摄
厂房外,道路两侧的彩灯闪烁起春节的假日节奏;车间里,仍是一派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场景。
“目前订单是满的,春节期间轧机24小时不停机。客户反馈回来任何材料上的问题,我们也需要随时检测调整。”廖席说,“后面还是要不断做市场调研,去发现行业当中新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