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西省全年下达中央和省级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58.4亿元,超百万名群众受益;建成并运营城镇社区幸福养老工程100个;经济困难的老年人高龄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70元。2024年将推动社会救助从“保生存”向“防风险”“促发展”转变;在城镇再建设50个城镇社区养老工程,与现有的190个已运营项目,一同示范带动更多更优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项目建设见效……
2月1日,山西省民政厅召开全省民政工作会议,用一件件实事、一串串数据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民生答卷,并对2024年工作进行部署,续写山西民政工作新篇章。
织牢“弱有所扶”保障网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安危冷暖和柴米油盐,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
2023年,山西省加大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力度,适度放宽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的低保准入条件,将支出型困难家庭纳入救助保障范围,开展因病致贫重病患者认定工作。及时调整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城市和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了23元和28元。不断健全完善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归集低收入人口信息144万条,向有关部门推送数据1500万余条,对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实施分类救助帮扶,综合救助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据悉,山西民政系统去年全年下达中央和省级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58.4亿元,保障低保对象102.3万人、特困供养人员12.8万人,其中兜底保障脱贫人口47.2万人、防返贫监测对象7.74万人;实施临时救助18.9万人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等各类临时遇困群众2.09万人次。
绘就“老有颐养”幸福图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
在养老服务方面,山西省推动出台《山西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印发实施《山西省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擘画“老有颐养”新蓝图。
过去一年,全省117个县(市、区)已全部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摸排服务对象12万人。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9万户。实现培育一批社区居家养老示范品牌、机构、社区及社会组织,评定五级养老机构12家、四级养老机构19家。太原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被民政部评为优秀,大同市云州区“颐养工程”农村养老被评为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托起“幼有善育”新未来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事关千千万万家庭幸福安康。
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山西进一步健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将全省社会散居养育和机构集中养育的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 1170 元和1755 元,3934名孤儿、6963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得到有效保障。787名孤儿纳入助学工程,为225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发放一次性助学金5000元。实施了“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帮助94名病残孤儿进行手术治疗和康复。扎实开展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了养育照料、医疗救治、康复护理服务等制度规范。
值得一提的是,山西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鼓励国内家庭收养病残孤弃儿童的实施意见》,实施半年已有15名病残孤儿被收养,让他们的未来有了温暖保障。
记者了解到,2024年山西将在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提升救助管理和精神卫生福利服务水平、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加快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等方面重点发力,着力强化民生兜底保障,着力打开老龄工作新局面。
山西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姚逊表示,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底线。
下一步,山西省民政系统将锚定增进民生福祉目标,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这“两大战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市场力量、社会力量“三个力量”,健全困难群众兜底保障体系、特殊群体关爱帮扶体系、社会组织和慈善事业规范管理体系、民政政务服务体系“四个体系”,在山西推进全方位转型、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作出民政贡献。(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