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晋汾水”浇灌“天山雪松” ——山西教育援疆工作纪实

自2010年开展对口援疆工作以来,山西省始终把教育援疆作为 “筑基工程”“民生工程”“未来工程”,上千名援疆教师跨越千里,从汾水之滨来到天山脚下,以“三晋汾水”浇灌“天山雪松”,躬身耕耘,抒写了一部“天山雪松根连根,晋疆人民心连心”的不朽传奇。

以“三晋汾水”浇灌“天山雪松” ——山西教育援疆工作纪实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10-10 16: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自2010年开展对口援疆工作以来,山西省始终把教育援疆作为 “筑基工程”“民生工程”“未来工程”,上千名援疆教师跨越千里,从汾水之滨来到天山脚下,以“三晋汾水”浇灌“天山雪松”,躬身耕耘,抒写了一部“天山雪松根连根,晋疆人民心连心”的不朽传奇。

一堂梦想课

“郭老师,我们飞起来啦!”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二二二团学校操场上,伴随着无人机的起飞,孩子们的欢笑也一同飞上云霄。

让新疆孩子“飞上蓝天”的郭为彬,是来自山西长治的一名物理教师,2021年8月,他从长治市上党区苏店初级中学来到这所距离沙漠只有10公里的团场学校。初到新疆,干燥的气候与不同的作息时间让他很不适应,但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和纯真的笑脸,他说:“到这里就像到了自己的家”。

长治市上党区苏店初级中学援疆教师郭为彬给社团学生讲解无人机操作。受访者供 “方斌校长了解到我在科学发明方面的特长,就组织开设了‘科技实践应用’和‘无人机航模’社团,让我担任辅导教师。”郭为彬说:“虽然之前没怎么接触过,但我克服困难,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和厂家联系学习,终于掌握了无人机、航模的理论和飞行技巧。”

自此之后,每周二、四的下午课后服务时间都成为学生们最快乐的时光。

“老师,我要当飞行员!”

“老师,我以后想做科学家!”

郭为彬的课堂在孩子们心底播下了一个科技梦。

飞机起飞、避障、拍照,以前孩子们想都不敢想的“高科技”操作,如今在郭老师的指导下成为现实。在他的带领下,已经有几个孩子的作品在兵团科技创新大赛中斩获多项荣誉,他们口中的梦想,正在晋疆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不再遥不可及。

二二二团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方斌对记者说,“团场再小,眼界不能小,山西援疆老师的课堂就像一粒种子,带领我们这里的孩子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也让他们接触到了更具可能性的未来。”

“我一定要让他们知道,虽然新疆的天空很蓝很大,但外面的天空更蓝更辽阔。”山西援疆教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02团学校语文老师杜小俊也曾在援疆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语句。

“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这是每一批、每一位援疆人都要回答的“援疆三问”。对山西援疆教师而言,用一堂又一堂的课程,一次又一次激励,让孩子们看到更加广阔的天空,带着他们走向更为广大的世界,是他们的共同答案。

一群奉献人

“援疆就要援出名堂来,干吧!”这是山西省阳泉市郊区实验学校小学教师王秀兰的心声。2023年2月,她随第五批山西援疆队伍来到昌吉州三中进行援疆支教,与她一同前来的还有五位来自山西各地的中学教师。入疆第二天,他们便站上讲台,投身于忙碌的教学工作之中。

大同市第一中学援疆英语教师张渊媛悉心辅导当地学生。受访者供图

“我一入校带的就是初三,当时离中考只有不到4个月,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寥寥无几,作业收不上来,听写大部分是白卷,好在后来孩子们给力,第一次月考班级平均分就提高了2分,中考时整体排名上升了5名。”来自大同市第一中学的援疆英语教师张渊媛轻描淡写的叙述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守。中考冲刺阶段,张老师的骨刺病犯了,州医院的大夫让她住院好好治疗,却被她婉拒。她说,“只有几十天就中考了,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人生的第一次大考验,这么紧要的关头,我们援疆教师怎么能后退?”

“物理学科是学校的短板,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学生的基础也很薄弱。我从购入实验器材,带领孩子们做物理实验开始,慢慢培养他们的兴趣。”临汾市永和县第三初级中学援疆物理教师赵颖平说道,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他还针对当地学生的特殊学情,采取分层教学的形式因材施教,一年下来,他所带班级的毕业成绩在全州上升了2个名次。对赵颖平而言,班级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他来疆支教的意义所在,“孩子们哪怕多考一分,都可能有更好的未来。”

“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是援疆教师的功劳。”昌吉州三中党委书记韩英俊告诉记者,此次山西6名援疆教师专业涵盖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等多个学科。山西援疆老师们一入校就承担起教育教学缺口补充任务,还搭建起昌吉和山西学校的交往交流桥梁。“他们不仅自己来了,还把身后的教育资源带来,通过线上线下开展教研互动,把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和山西文化带给孩子们。在山西的学校,他们或许只是森林中一棵平凡的小树,但来到新疆,他们就是要撑起学校繁重教学、教研任务的‘顶梁柱’。”韩英俊说道。

一座高标准学校

“晋阜小学是我们地区硬件设施最好的一所学校。”站在学校门口,阜康市晋阜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成伟自豪地说道。作为2020年山西省援疆的重点项目,这座投资8000万元、占地面积60亩、耗时两年完工的学校,彻底解决了周边11个行政区、22个村1620名孩子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

山西援建的阜康市晋阜小学是当地硬件设施最好的一所小学。受访者供图

走进校园,以山西简称命名的晋善楼、晋美楼、晋慧楼三座主体建筑鼎足而立,教学楼内,电教室、音乐室、书法室、图书室、手工坊、科普馆一应俱全。教学楼一层,写着山西美食、山西历史、山西名校的一个个展板,让人感觉恍若来到山西;“晋阜情深文化廊”“晋阜读书吧”等各种功能室一应俱全,点滴之处体现着山西援疆的足迹。

2023年2月,来自山西省各地的10位教师来到晋阜小学,开启他们为期一年半的教育援疆工作。在交谈中,这些来自山西的教师们常常提到的一句话,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育援疆,“输血”是权宜之计,“造血”才是固本之策。援疆教师结合受援学校的教学实际,通过摸底调研传帮带对象的需求,集体讨论讲课提纲和要点,最终形成“菜单式”培训学习内容。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精准抓好课前“备什么”、课上“讲什么”、学生课后“学什么”,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全方位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晋疆两地教师开展教研研讨。受访者供图

“还没开学时,我们就写了青蓝工程的计划,让我们结对帮助青年教师共同成长。”在晋阜小学,许多教师之间在课余以“师徒”相称,“我们师徒之间每周听课,进行评课、作业指导,援疆老师人人有徒弟,老师们都出了很好的成绩。”晋阜小学山西援疆语文教师许媚说道。

“校园是硬件,师资是软件,山西省在教育援疆方面强化软硬结合,一方面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在增强软实力上用力气。”据山西省援疆前方指挥部临时党委副书记、副总指挥于志奇介绍,“近三年来,山西安排资金2亿元,实施项目29个,特别是新建4所高标准现代化学校。与此同时,通过送教、互访、讲座、评课等‘传帮带学’,开展教学交流600余场次,为受援地学校培育了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一次援疆行 一生晋疆情

今年夏天,35个来自新疆阜康和山西朔州的孩子借着“石榴籽一家亲”融情夏令营活动的机会相聚在天山脚下。“我们新疆有美丽的风景、香甜的瓜果,欢迎大家来我家做客。”晋阜小学的萨伊代·阿不都萨塔尔向远道而来的朋友们发出诚挚邀约。来自朔州市实验小学的少先队员段雅轩终于见到了通信已久的新疆“笔友”,她郑重地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的句子——“希望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如今,“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细雨润物般地在两地少年心中播下了民族团结的蒲公英种子。

夏令营活动让两地孩子“手牵手心连心”。受访者供图

这种“携手”不仅限于晋疆孩童之间,校长成伟告诉记者,2021年,晋阜小学与太原市九一小学结为手拉手联谊学校,双方就党建、教学、德育以及智慧校园、学校规划等方面合作达成共识,“通过和山西名校合作,可以让阜康的孩子们同步共享内地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现在我们的孩子坐在教室里,就能通过多媒体设备,和3000多公里外的太原市九一小学的孩子们同上一堂课。”

将目光放至全州,近三年来,山西省44所高职院校、省直属21所中小学、幼儿园及11个市优质学校与受援地的52所高职、中小学、幼儿园结对共建,为了新疆教育事业发展携手前行。

今年秋天,郭为彬为了团场的孩子们递交了继续援疆一年半的申请;王秀兰走进录播室,为当地教师留下越来越多的课程影像资料;在阜康市,另一所以两地命名的晋康小学建设如火如荼,这所投资8000万元的小学将有效改善当地教育资源不均问题。

在对口援疆的支持下,受援地的山西援建学校成为当地最漂亮的建筑,师德高尚、专业过硬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各族青少年在良好教育的熏陶下走出封闭乡村,圆了大学梦。

汾水涓涓,正润天山。

(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孙瑞生丨楚尧)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