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第34届关公文化旅游节签约仪式在运城举行。此举标志着运城市在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迈出关键性步伐,同时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关公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力举措。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彭永捷,菲律宾关公文化促进会会长张春钰,运城市副市长梁清燕等出席签约仪式,并为“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研习实践基地”和“关公文化研究中心”揭牌。
此次签约的三个项目分别为中共运城市委宣传部与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关于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关公文化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共建关公文化研究中心、智库基地建设,解州关帝祖庙与菲律宾关公文化促进会缔结友好单位合作。
据悉,“关公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研习实践基地”是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与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秉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围绕决策咨询、课题研究、规划制定、项目合作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的有力举措。将通过校企合作、智库建设这一路径,深度开展关公文化的挖掘、研究、阐释和利用,保护好、利用好关公文化,形成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发挥关公文化的时代功能和价值,提升关公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关公文化、关公精神与关公信仰己积淀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符号,遍及168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华人情感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的重要纽带。菲律宾关公文化促进会是在菲华人华侨自发成立的社会组织,隶属于菲律宾山西商会。据介绍,该促进会正在筹建菲律宾乃至东南亚一带最大的关帝庙。
梁清燕表示,运城将抓住文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扎实做好“关公文化研究中心”的建设,做大做强关公文化品牌,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和服务地方发展,谱写关公文化“两创”新篇章的使命与担当;立足关公故里的定位,秉承“走出去、请进来”发展理念,积极发挥关公文化在海内外的独特影响力,积极探索、不断拓宽文化交流平台,传承关公文化,共创现代文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探索关公文化的“源”和“流”,深挖文化沃土、精神支撑和话语表达,使其深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孙瑞生丨楚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