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聚焦】全力抓好能源保供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在完成增产保供任务的同时,晋能控股集团长治公司还在为打造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和谐发展的现代化能源企业不断努力着。刘峰表示,在建设煤炭保供核心基地的同时,中煤平朔集团将促进煤电和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推动煤电联营和煤电与可再生能源联营。

【代表聚焦】全力抓好能源保供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来源:山西日报 2023-01-13 10: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政治责任,全力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和对外合作,加快煤炭和煤电、煤电和新能源、煤炭和煤化工、煤炭产业和数字技术、煤炭产业和降碳技术一体化发展,积极创建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出席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们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纷纷表示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安排部署,全力抓好能源保供,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打造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和谐发展的现代化能源企业

“2022年,晋能控股集团长治公司圆满完成保供量510万吨,完成保供计划量103%;为省内长治、吕梁、运城、临汾等地的11座电厂和重庆、湖南、贵州、河南、安徽、广西、江苏等地的13家发电企业输送保供煤。”省人大代表,晋能控股集团长治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段峰介绍,为确保增产保供任务的完成,该公司成立煤炭保供工作专班,在确保安全保供、提效增产保供、严把质量保供、高效运输保供等方面科学组织、统筹安排,保质保时保量完成煤炭保供任务。

在完成增产保供任务的同时,晋能控股集团长治公司还在为打造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和谐发展的现代化能源企业不断努力着。

在智能绿色矿井建设方面,晋能控股集团长治公司与华为公司合作,积极开展智能化矿井建设,完成行业首创项目9项、行业领先项目13项、与行业水平持平项目15项。该公司的智能化平台基于5G-700M移动通信网络建设,能将动态实时作业流程现场上传至地面系统,可实现在地面上任一地方使用5G通信技术操控井下采煤系统进行采煤作业,可减少井下现场作业人员,提升安全系数和采煤效率。

在煤炭绿色开采方面,该公司将积极推进三元煤业充填开采项目,主要方式为膏体充填开采,充填膏体材料为矿井生产排矸,每年可消耗矸石30万吨,可以有效解决矿井外排矸石污染环境的问题,项目预计于3月底投入运行。此外,该公司还积极推进所属王庄煤业智能化矿山建设、9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和10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建设,并计划在公司所属小常煤业采用膏体充填开采技术。

段峰表示,晋能控股集团长治公司将全面准确把握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能源保供的战略部署,加快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担当保供任务,讲政治、顾大局,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全力确保增产保供任务的完成。

推进煤炭利用由单一燃料属性向燃料、原料方向转变

“平朔公司立足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煤炭利用由单一燃料属性向燃料、原料方向转变,明确了‘12345’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煤炭保供核心基地、‘两个联营’示范基地、高端煤化工基地三大基地。”省人大代表,中煤平朔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峰说。

煤炭产业是中煤平朔集团的核心和基础产业,要稳健发展,坚定做稳做精。中煤平朔集团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政治责任。2022年全年中长期合同履约5826万吨,其中中长期电煤履约5426万吨,电煤长协兑现率达到103%,周边电厂长协煤供应量超计划235万吨,保障了地方用电供暖。

刘峰表示,在建设煤炭保供核心基地的同时,中煤平朔集团将促进煤电和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推动煤电联营和煤电与可再生能源联营。通过煤电一体化、煤电交叉持股、煤电企业合并重组等形式加快实施煤电联营,火电权益装机容量达到400万千瓦以上;按照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模式,以大型光伏发电示范基地建设为核心,多种能源(风、光、火、储、氢)融合开发、多种产业(煤、电、化、新能源、物流运输、生态治理)融合发展,新能源总规模达到200万千瓦以上。

新能源产业是助推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产业,要加快发展,坚定做大做活。发挥太阳能资源、土地资源、就地消纳、区域配电网协调发展的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促进新能源重大项目落地;发挥新能源产业的联动优势,探索新业态促进新能源发电消纳,因地制宜实践“光伏+”综合利用模式,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

煤化工产业是煤炭清洁转化利用的支撑产业,要科学发展,坚定做优做强。以化工公司、煤制烯烃项目、“无煤煤化工”示范项目为主要方面,充分发挥平朔矿区“煤、电、化”一体化优势,建设现代高端煤化工基地。

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能源结构逐步优化,产业优势持续增强。”省人大代表、多氟多阳福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轶皓表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还需多方一起发力。

“双碳”目标背景下,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各界共识。对国内任何一个省份来说,发展新能源产业都是一次可遇不可求的历史机遇。王轶皓认为,我省要抓住这次机遇,围绕发电、存电、用电,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成我省未来的支柱产业,在我省培育一个新兴的、不可替代的、万亿级别产业链。

近十年来,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从零起步快速发展,逐渐壮大成全省十大重点产业链之一,为推动全省转型发展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发展新能源产业有资源端和应用端两大维度。从应用端看,主要包括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减少环境污染以及对石油资源的进口依赖。王轶皓建议,巩固现有能源优势,挖掘能源新优势,对行业龙头项目形成“生产要素”吸引力。比如,对获得国家级项目认可(863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等)、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行业内全球龙头在我省投资建设的项目,要给予项目公司和地方政府双向支持。以阳泉为试点打造我省电池产业发展基地,对优势项目形成“产业集聚”吸引力。

“我省目前已有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大运汽车等电动汽车生产厂家,随着未来电动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对电池及电池材料的需求已成刚需。”王轶皓说,阳泉目前集聚世界先进的电池材料,如全球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多氟多的六氟磷酸锂、pvdf,深圳贝特瑞的负极材料等。阳泉市委、市政府已将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列为未来的重点发展产业,具备了产业集聚和政策重视的基础。

(张毅 李志江 袁兆辉 高桦)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