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这为我省养老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402万,占总人口的18.70%,已超过0至14岁人口数量。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一直以来,我省民政部门履职尽责,以更具针对性、协调性、系统性的政策保障,强基础、建机制、破难题、补短板,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
搭建养老服务的“四梁八柱”
2020年4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和康养产业发展会议。8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支持社区养老服务18项举措,搭建起我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四梁八柱”。省民政厅配套印发了《山西省养老服务“431工程”实施方案》,与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关于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1251”工程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落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扶持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体系。
2021年,我省将“推动社区居家养老优质服务建设”列入全省“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重点项目清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养老服务,推动我省社区居家养老优质服务建设取得新突破。
截至今年6月,全省共有养老服务机构1158家、老年人照料中心8120家,直接服务老年人约60万人,解决就业岗位约3万人。
为加强养老领域法治建设,在系统总结全省养老服务政策的基础上,《山西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今年9月28日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全国第一部针对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标志着我省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迈入法治化治理新起点。《条例》从地方性法规层面将养老服务工作规定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细化了服务清单,强化了保障措施,厘清了责任边界,推动养老服务工作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有助于为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立体化全方位保障。《条例》通过提供场所、运营补贴、建设补助、购买服务、信贷支持、财政贴息等扶持措施,切实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构建起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主体服务供给模式,解决老年人的“急难愁盼”,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精准政策纾困
守住养老服务基本盘
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精准守住养老服务的基本盘,确保养老服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我省积极为养老服务实体纾困,支持养老服务企业做大做强。
制定养老服务业纾困政策。印发了《山西省民政厅、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对全省养老服务业实施纾困政策的通知》,推出减免房屋租金、减免公建民营费用、提前预拨补贴、有序恢复正常运营、加大关怀帮扶力度、建立宣传激励机制六条硬核措施,用最有力的措施对养老服务业进行纾困,促进养老消费,保刚需、稳就业、稳运营,推动养老服务业恢复正常运行。
对新增限上养老服务企业进行一次性奖励。印发了《山西省民政厅、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对新增限上养老服务企业进行一次性奖励的通知》,分4个档次,对今年1月1日以来注册并备案,且养老服务人员持证上岗率100%、年度无安全责任事故、年度营业额达到500万元(含)的养老服务企业或社区连锁养老服务企业给予20万元-40万元一次性奖励,激励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做大做强。
标准示范引领
培育养老服务品牌
以民政部、财政部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以及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为契机,我省着力培育接地气、示范性、引领性的养老服务品牌。
大力实施养老服务“431工程”。“十四五”期间创建4个养老服务模范市、30个养老服务模范县(市、区)、100个养老服务模范机构,今年已优选出养老服务模范市2个、模范县(市、区)14个、模范机构45个,实现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示范引领的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
强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1251工程”。“十四五”期间培育10个规范化、标准化、连锁化社区养老服务品牌,200个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社区养老示范机构,打造50个养老示范社区,发展100个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壮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态,全面带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
推广“怀仁模式”,壮大农村养老。怀仁市聚焦公建民营、政策撬动和多元服务,助推“幸福养老”连锁化、品牌化建设,连锁运营全市99家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有效整合相关资源,不断拓展农村老年人住得到、住得起、住得好、住得放心的普惠型养老服务,成为农村养老的“金点子”。
推广“长治模式”,促进医养结合。长治市依托丰富的医疗资源,实行医养结合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培训、同督导、同考核“五同”机制,成立了“长治市医养结合促进会”,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实现优质资源下沉,医养结合签约率达到100%,有力推动了医养深度融合发展。
(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