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云州大地,万木葱茏、鸟语蛙鸣。在大同市云州区唐家堡村黄花种植基地,唐家堡村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旗正在和村民一起为黄花进行第二次大水漫灌。
“黄花泛绿的时节,我们就带着村民进行了除草施肥浇水,每亩黄花地都上了一方的发酵羊粪。云州区地处雁北高寒区,农家肥的施入和勤浇水可有效缓解倒春寒给黄花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站在黄花地头,杨旗深情地凝望着这片“致富花”即将盛开的热土,动情地说:“再有一个月时间黄花成熟,这里又是一片火热的天地!”
杨旗介绍说,2020年至今,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鲜黄花的价格由原来的1.5元一斤涨到了2.5元一斤,农民平均每亩地增收1000元,全村共增收298万元,小黄花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据了解,云州区黄花种植面积从2013年不足3万亩发展到如今的17万亩,形成1个2万亩、8个万亩片区和109个专业村,产值达到11.18亿元。引进培育黄花龙头企业17家,以“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创办了50家集体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采摘管理劳务和收益分红,带动全区农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
走在路上,不时有村民和杨旗打招呼。
“老四,又忙上了?”
“杨总,谢谢你帮我把两亩黄花浇了水还除了草!
“老杨,公司能帮我采黄花,我的黄花保住了…”
杨旗告诉记者,现在农村人口越来越老龄化,村民以前有能力自己种黄花、采黄花,现在岁数大了,劳动能力上不去,不是施肥费劲,就是浇水不及时,要不就是除草除不尽,有些村民就萌生了把黄花地转租出去的念头,或者干脆就不种了。
“叫我老四的那位村民,是我们村的牛丙,快70岁了,去年检查出得了重病,整个人都蔫了,黄花不种了,黄花菜也不收了。了解到这一情况,我上门和他谈心,并保证帮他种好黄花。今年一到节令,我就带上人,第一时间免费帮助他施肥、浇水、除草,还向他承诺,到了黄花采摘期,会雇佣更多的采摘工免费帮他采摘黄花。你看他现在多精神,每天都要到地里转一圈。”
杨旗表示,种好基地黄花,那是他的本质工作,能帮助周边更多的村民种黄花,那才是没忘了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的初心。
就这样,在打理基地黄花的同时,对基地周边村民的黄花地,能帮则帮,田间地头总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决心把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搞好,建立统一的高标准生产线、让大同黄花成为全国优质品牌,同时大力发展黄花旅游产业,带动更多的父老乡亲发家致富。
在唐家堡村东,一座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绿色田园式工厂颇具规模,在6000多平方米的大型加工生产车间内,两条全国领先的黄花菜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分外显眼。
杨旗说,目前建成的2台全自动生产线,日加工鲜菜可达40吨,黄花饼、黄花酱等黄花精深加工产品也越来越丰富。这样一来,又带动当地稳定就业近百人,让更多村民加入到黄花产业链的致富行列。“黄花不仅是我们的‘致富花’,更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感恩花’。”(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摄影:马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