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足迹】岚山朗润 幸福绵长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足迹】岚山朗润 幸福绵长

来源: 山西日报
2022-03-30 10: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20330_93e9c7952e01165aceeab65ead15233b.jpg

宋家沟村的文艺活动。赵文君摄

走在岢岚县城街头,不时看到“岢岚是个好地方”几个大字。问及当地人,无不骄傲地告诉访客,这是1948年4月毛主席一行转战西柏坡时路居岢岚留下的赞誉。

2017年6月21日,久旱的岚漪大地迎来一场喜雨。

这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岢岚县,不顾山路坎坷,从大山深处的赵家洼出来,冒雨来到宋家沟新村看望群众,集中研究破解深度贫困之策。在宋家沟新村三棵树广场,习近平总书记对围拢过来的村民们说,希望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又是一年春来早,岚山朗润,漪水汤汤。记者再次来到岢岚县,向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新目标进发的浓厚氛围,传递出新的社会风尚和价值追求。

点燃希望,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没有党的好政策,哪能有现在的好生活。”从赵家洼住进广惠园安置小区,村民刘福有感慨地说。他指着客厅悬挂的和总书记的合照高兴地说:“你看我们老两口,和5年前比,脸也白净了,人也年轻了。”

回忆起2017年6月21日那天,刘福有和老伴杨娥子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我看见习近平总书记从坡下走上来,就赶快拉住总书记温暖的大手,迎进家里坐。”杨娥子一边从厨房里端出盛满苹果橘子的水果盘待客一边说,“一进门看见我老婆婆,总书记就主动问好。”

当时,刘福有92岁的母亲坐在轮椅上,见有人进来和她打招呼,就扭头问儿子是谁。刘福有连声说“这是总书记”。老人高兴地回道:“你也好啊!”

当时,赵家洼村正准备整村易地扶贫移民搬迁。

“守着山窝,穷啊。”刘福有慨叹道。他拿出扶贫手册给总书记看。2016年,老两口加上老母亲,全家收入不足7000元,其中大部分还是国家给的各种补贴,自己种的几亩坡地收入仅仅550元。

党中央提出的脱贫攻坚战点燃了赵家洼人心中的希望。

从刘福有家出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曹六仁家。曹六仁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脸上洋溢着喜色。

“总书记真是细心人,是真正关心着咱老百姓啊!”他根本没想到,日理万机的习近平总书记会来到大山深处的穷山沟,坐在他家土炕沿上和他拉家常,竟然还注意到地下一半铺了砖一半没铺。

种地收入,女儿上学的费用,搬迁后有啥打算,曹六仁详细地给总书记一一说道。他说,特困户能得到党和政府这么多扶助,过去做梦都不敢想。

搬进广惠园,曹六仁进厂上班有了工作,每月工资2800元。“过去种地受的是重苦,一年也就四五千元,现在女儿大学毕业结婚没了负担。”他乐呵呵地说,“别的不提,就进城这几年生活好了,我都胖了30来斤。”

和刘福有、曹六仁一样,王三女大娘也住进了广惠园,也把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合照当成了“传家宝”。

这几天,王三女大娘卧病在床,在忻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孙子和孙女也回了家。忆起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她的往事,王大娘精神明显好了许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王三女大娘说,“要是在旧社会,我们这家老的老残的残,就是沿街讨吃也讨不到口热的,哪能住上楼房念上书,有事也有个指望。”

梦想成真,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去年7月份,用整整5年时间完成了脱贫攻坚使命的陈福庆卸任赵家洼村的第一书记,回到了自己原来的工作岗位上。

回想2017年,在赵家洼扶贫工作队的土坯房里,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扶贫队员入农户、扶贫助困,肯定了通过易地搬迁改善村民生活条件的思路,要求配套扶贫措施要跟上,使贫困群众不仅改善居住条件,还能稳定增收。

陈福庆回忆道:“当时在土坯房里简直就是一场生动的脱贫攻坚现场会,总书记对扶贫工作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和要求,临出门还问驻村扶贫队员有没有补助。”

这个细节让陈福庆至今感动。他说:“作为奋战在一线的第一书记,听到总书记这句话,真是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瞬间充满了力量。总书记心里装着老百姓,也装着基层的同志。”

习近平总书记离开岢岚县的3个月后,2017年9月22日,赵家洼村最后留守的6户21人全部搬迁到了县城的广惠园安置小区。至此,54户人家115人的赵家洼完成整村易地移民搬迁。

“面对村民的各种诉求和困难,我们不厌其烦讲政策,想方设法解难题。”陈福庆说,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说的,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不管任务多么艰巨、还有多少硬骨头要啃,这个承诺都要兑现。

搬迁群众没有稳定的就业就没有稳稳的幸福。群众搬到了广惠园,工作队也跟着到了广惠园,成了“服务站”。陈福庆笑着说:“我这个第一书记到了广惠园就成了‘就业书记’。”

曹六仁被介绍到玻璃棉厂上班。素来喜欢思考的他经常比较前后生活的点滴变化,并努力找到变化背后的“密码”。

比如说,进城后之前的邻里关系为啥感觉淡了,这是因为以前全村就没几个人,进城后刘福有当了环卫工,自己上了班,各忙各的,生活范围大了平时见面少了,而不是关系淡了。

去年,曹六仁因主动为疫情防控捐款3000元被评为忻州市道德模范。不少人问,咋就舍得把一个月的工资就捐出去了。

“账不是这么个算法。”曹六仁说,“我以前一年不见钱,不是国家,哪能现在年年有存款,生活这么稳定,人得感恩。”

牢记嘱托,撸起袖子加油干

赵家洼整村搬迁后,就整村进行了复垦。村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沟绿油油的树苗和满坡中草药。而宋家沟却华丽蜕变,成了游人纷至沓来的热门3A级景区。

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宋家沟考察易地扶贫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情况,走进了乔迁新居的周牡丹家。

“享福了!”往事历历在目,周牡丹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她身体一直不好,自嘲“是个药罐子”。2019年,老伴张贵明因病去世,后来儿子又瘫痪在床。尽管家庭连遭变故,但干部们忙前忙后的照顾让周牡丹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开春了天气好,来村里旅游的人多了,我就常到三棵树广场坐坐。”周牡丹说,从吃水难的长崖子村搬到宋家沟住,每年享受低保和养老金共有5180多元,还有扶贫企业入股分红6000元、光伏扶贫收益800多元、村集体种植中药材分红700多元。“这日子知足了,有保障,不发愁。”

习近平总书记来了宋家沟,村民们闻讯都激动地围拢过来,在三棵树广场排起了长队,纷纷向总书记问好。

“我当时就在总书记身旁站着。”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游存明说,“可以说是零距离倾听总书记发出的号召——‘请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撸起袖子加油干”,这句话现在镌刻在了三棵树广场的照壁上。7个大字不仅激励着宋家沟人接续奋斗,投身家乡建设,共谋乡村振兴大计,也成为各地游客取之不尽的精神滋养。

这几年宋家沟村的变化,全村人看在眼里。作为全村的“领头雁”游存明心里更清楚,村集体收入是怎样从几近空白到去年跨过百万大关。仅一年一度的“621”旅游季,就能带来10万左右人次的游客。

春分刚过,有两个项目已经在宋家沟落地开花。游存明说,一个是投资300万元的大棚种植产业项目,预计带动10户,实现人均年收入2万元;另一个是山东寿光一家公司投资60万元为村里提供大棚改造和特色种植方面的培训指导,此项目可以带动20多人务工,人均增收2000元。

统计数字显示,2021年,岢岚县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4216元,较上年增长了9%。

“十四五”是岢岚县发挥后发优势、培育竞争优势、蹚出全面转型岢岚之路的关键五年。县委书记孟宏斌说:“我县将以建设优势产业集聚区、特优农产品加工示范区、文旅康养休闲区、宜居宜业宜游特色品质城的‘三区一城’为战略定位,以抓好本年度谋划实施的总投资163.08亿元的131个项目为引领,为我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争取新突破,让美好的发展蓝图一步步变成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