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构建良好创新生态

郝旭建议,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副校(院)长王娟玲介绍,2020年中国农业500强企业中,11家营收规模超过500亿元,其中两家突破1000亿元。

【两会聚焦】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构建良好创新生态

来源: 山西新闻网
2022-03-10 16:2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结合。落实好各类创新激励政策,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新动能。

连日来,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围绕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构建良好创新生态热烈发言交流、积极建言献策。大家认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以创新牵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产业发展水平整体跃迁。

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基于超冷费米气体的量子调控”“煤矸石煤泥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等10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高速飞车等重大项目启动实施;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成功获批;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山西)揭牌成立,怀柔实验室山西基地顺利推进;省校合作12大基地加快建设,中国(山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成运行……

过去一年,省委高度重视创新生态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布我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大力推进“111”“1331”“136”等创新工程。通过政策推动和有力举措,创新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科技创新的体系能力正在不断提升,良好创新生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是我省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全国人大代表、蓝顿旭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郝旭说,就国家而言,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们的科技创新总量上去了,但经济发展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还有差距。就我省而言,创新生态建设要服从服务于高质量发展,三次产业要实现创新转型,需要我们拥有更多的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核心装备、关键核心人才,需要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在我省加速转化。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最后一公里”。郝旭表示,当前,传统农业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业融合等都对科技创新成果应用需求愈加迫切,因此更要开拓协同创新工作局面。

郝旭建议,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建立权责清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引导科技成果转化各类主体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把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在转型发展主战场。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坚力量。

当前,我省市场主体数量达到315.55万户、同比增长11.3%,其中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50家。通过一系列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充分激发活力,企业的创新基因充分迸发,创新源泉得到充分涌流。

围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副校(院)长王娟玲介绍,2020年中国农业500强企业中,11家营收规模超过500亿元,其中两家突破1000亿元。山西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有649家,2020年总销售收入也达到1467亿元。她认为,虽然农业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在发展,但创新能力依然薄弱,与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的目标仍有差距。

“按照‘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要求,项目的5个子课题中有2个须由相关的农业企业来牵头,并由企业自有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来主持,但是我省符合要求的很少。”王娟玲分析,具体表现在农业企业中有研发能力和团队的少,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屈指可数。

对此,王娟玲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效整合农业科技资源,畅通科技人员流动通道,建设合理共享的资源、技术公共应用平台,促进创新要素有序流动,营造良好的企业创新发展环境;二是企业要练好内功,建立自己的研发团队,加强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联合,与科研、金融、创意机构联合,将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品牌等各环节连接成有机整体,在打造全产业链中实现自身发展;三是科研单位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营造符合农业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的环境,进一步完善人才和科技成果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高质量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用好人才第一资源

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创新离不开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

让实习实训大学生免费拎包入住并发放生活补贴、为高校干部人才提供挂职锻炼岗位、对新型研发机构给予经费支持……2021年,我省以人才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全省创新动能进一步激发,创新生态更加优化。

参赛职工累计1722万人次,产生创新成果45万项,创造经济价值158亿元……这是近年来我省工会“五小”竞赛的成绩。围绕“六新”突破的重大攻关课题,我省从969项创新成果中筛选出91项,作为转型项目重点培育,组织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揭榜攻关,打造职工创新“孵化器”。通过技能培训平台,实施“人才高原”战略,开展“花开满园”行动,加强技术带头人培训,累计培训各类工匠人才3000人次。

全国人大代表李秋喜就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技能人才队伍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也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掌握专业技能从事专项工作的从业者,理应得到更多的就业支持。科学制定并出台持证上岗制度,可以进一步激励从业者主动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进而促进产业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李秋喜建议,打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行业专项能力评价证书全国互认通道,持续强化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互通晋升渠道,尤其是鼓励高技能人才合理流动,以此带动产业工人整体水平的提升。贯通全国性行业组织评价机构与各省市备案评价机构、政府主管部门的资源互补通道,将评价工作目标统一化、过程规范化、方法科学化,促进人才队伍有序建设。

(杨文俊)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