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全力推进健康山西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回望过去的一年,我省卫生健康事业持续行进在改革发展的“快车道”,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和健康水平,健康中国建设的山西画卷正在三晋大地徐徐铺展。
全民基本健康服务更加优质均衡
2021年12月29日,在省儿童医院,有不少准妈妈正在产检。怀孕18周刚做完产前筛查的李晓婷告诉记者,她第一次来产检时,就知道有这项免费筛查服务。“产前筛查是预防大多数先天性缺陷儿出生的一种手段,关系着家庭的幸福,我认真做完检查之后很放心,期待宝宝健康降生。”
2021年,省政府确定民生实事11件,其中省卫生健康委承担3件,分别是为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为重点帮扶县农村妇女免费提供“两癌”检查服务、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省结婚登记人数187643对,共完成免费婚检169894对,婚检率达到90.54%;全省共完成产前筛查226387人,按照年初确定的21万目标人群数计算,任务完成率为107.80%。2021年全省确定30万例“两癌”检查工作任务,共完成“两癌”检查301297例,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完成率为100.4%。随着健康宣教的逐年深入,广大群众对这些民生实事项目的认知度越来越高,主动参与的自觉性和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
随着《“健康山西2030”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我省把人民健康置于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勾勒出全省卫生健康工作新格局,擘画出全省人民民生改善新愿景。截至目前,我省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基本健康服务更加优质均衡,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持续改善。
曹建华是侯马市高村乡西贺村的保洁员,她每天早上4时起来打扫村里的卫生。“我们村现在垃圾不落地已经成为习惯,每天垃圾收集车的音乐一响,村民们就把垃圾送出来了,有的还自动分了类。”曹建华说。我省全面开展爱国卫生月、爱国卫生季活动,截至目前,已经创建9个国家卫生城市、40个国家卫生县城、37个国家卫生乡镇,建成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区)8个。各地通过建长效机制养文明习惯,采取多种方式宣传卫生知识,群众也养成了日常讲卫生、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的好习惯。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10大类增加到30大类,人均补助标准由2012年25元提高到2021年79元,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2013年36.5%降至2020年31.31%,城乡居民看病就医负担逐步减轻,群众获得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明显改善,人民健康的基础更加稳固牢靠。
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我省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的目标,就是努力让群众在家门口获得均等化、同质化、一体化的卫生健康服务。经过不懈努力,这一目标正在成为真真切切的现实。以高平市医疗集团为例,高平市人民医院专家到建宁分院传帮带后,该分院的门诊量从每年2000多人次上升到了目前的8000多人次。居民李玲的女儿前段时间治好了化脓性扁桃体炎,她告诉记者,以前在高平市人民医院看病的报销比例是75%,现在南城分院治疗的报销比例可达90%,且离家只有5分钟的路程,就医很方便。
我省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率先在全国推行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系统性构建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域卫生资源配置状况持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通过整合县域内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为一个独立法人的医疗集团,实行行政、人员、财务、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管理。保持县疾控中心、中医院、妇幼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法人资格不变,纳入集团统一管理,形成县乡一体、防治结合、分工协作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此同时,我省做好对口帮扶,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纵向医联体,由三甲综合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疗集团;建设托管式医联体,由省级医院整体托管技术水平较为薄弱的县级医疗集团;建立特色医联体,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开展远程医疗协作。全省组建各类医联体80个、省级专科联盟40个,帮扶县级医院166所,县级医疗集团全部开通远程诊疗服务。我省不断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县域医疗资源配置,开展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新建、改扩建村卫生室1.3万所,采购村卫生室设备27万余台件,654所乡镇卫生院全部配齐X光机、生化分析仪等基本设备。全省人民群众享受到越来越多的改革成果和红利。
优质医疗资源实现扩容区域布局趋向均衡
2021年12月中旬,山西白求恩医院同济山西医院顺利完成我省首例双肺移植手术。该院在患者肺移植前期多次组织医务部、器官移植中心、呼吸与危重医学科、胸外科、ICU、麻醉科、手术室等所有相关科室专家开展了会诊、讨论,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手术成功后,医院成立了多学科专家团队,为患者实施专医、专护、专物、专管,严格实施围手术期管理。同济医院全国知名器官移植专家、山西白求恩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曾凡军教授表示,本次双肺移植手术,对该院提高胸外科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也标志着山西白求恩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既要强基层,又要建高峰。这是我省在全面审视、准确认识高端领军人才和基层适宜人才“双缺”、高端医疗服务能力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两短”的瓶颈问题后,加快补齐专业专科短板,提升重点病种诊疗水平,大幅减少跨省就医,做出的战略抉择。
我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推进“一轴四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一轴”即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托管山西白求恩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与山西省肿瘤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合作共建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四中心”即在大同、长治、临汾、运城各遴选1所三甲综合医院,开展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建设。与此同时,我省深入实施“136”兴医工程。截至目前,10个领军临床专科新建院士工作站8个、卓越医学团队3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引进一流前沿技术160余项。2021年,省财政投入1.6亿元,项目化推进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持续拓展“136”兴医工程迭代升级。
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中医馆古色古香,中医科、理疗科、针灸科、中药房设置齐全,淡淡的中草药香沁人心脾。在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中心卫生院,这里的中医馆有模有样。卫生院中医科负责人荣耀琴介绍,中医馆除了开展针灸、拔罐、刮痧等传统中医疗法外,还陆续添置了智能疼痛治疗仪、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等仪器设备,辅助医生诊疗。不仅仅是乌金山镇中心卫生院,如今,我省实现了中医馆建设项目全覆盖,这源自我省对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视。
我省持续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拓展三大工程,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全省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特别是在全力推进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2021年3月,省政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签署协议,依托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当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6名专家进驻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和脑病科,门急诊人次和病床使用率均大幅提升。
我省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正在不断强化。公布首批省级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培养30人,获批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16项,开展省级师承继教专项53项。启动新一轮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惠及全部基层中医馆。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力度,依托省级平台完成35期远程培训,培训约30万人次。新的一年,我省将深入实施中医药强省战略,努力开创新时期全省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新局面。
(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