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以来,山西大学各基层党组织立足实际、守正创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各基层单位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校地校企合作 服务地方发展
山西大学积极推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与地方和企业在经济建设、改善民生、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与经济融合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全领域的合作,各基层党组织所做的件件实事赢得了地方与企业的真诚肯定。
山西大学积极开展校地合作,与多个县签署合作协议。山西大学供图
国内合作与交流处多次深入吕梁市、临汾市、大同市、柳林县、和顺县、左云县、河津黄河流域等地考察调研,为深化校地合作打下坚实基础。与介休市、天镇县、古县、永和县等多地共建“12大基地”,共促高质量发展。与夏县人民政府共建“山西(夏县)卫夫人书法研究院”,推进山西省文化事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文学院与山西省开元文物保护基金会签约山西文物保护及乡村振兴项目《山西芮城五龙庙历史、传说、民俗与乡村社会综合调研》;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对青海省共和县100名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进行50余课时的普通话培训;实践队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调研工作,形成2万字报告。
哲学社会学学院与历史文化学院协作,精准对接山西文旅产业发展的决策咨询、发展规划、数据库建设、产品创制等现实需求,构建服务山西文旅发展的产业服务体系,与山西省文旅厅合建山西省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平台,深化文物活化利用,助推文旅融合,开展“讲好国宝故事”系列调研活动和国宝故事系列丛书编撰工作。
法学院作为山西省地方立法研究咨询基地,受托起草地方立法、进行立法评估、培训各类法治专业人员。同时与山西省司法厅共建“山西大学法律援助工作站”,开展法律援助研究与实践,已办理多起刑事援助案件。
电力与建筑学院深入调研企业实际需求,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围绕山西省“六新”发展战略,紧跟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需求,力争在山西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作出新的贡献。
自动化与软件学院成果推广应用于国家电投山西新能源、漳泽电力青海绿电公司等企业的8个风电场,覆盖1.5MW-3MW的双馈和直驱风电机组,集成以上成果应用的风电场经济效益约800-1000万元/年。校医院与学校乡村振兴工作队深入对接,了解村民对医疗健康的迫切需求,专程为村民送医送药下乡,倾情助力乡村振兴。
推进民生工程 惠及全体师生
山西大学在全面改革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始终关心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自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各基层党组织不断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成效,让学校的建设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师生员工,持续为师生营造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8月28日,东山新校区正式启用,建校119年的山西大学在这里开启新的篇章。东山校区规划总建筑面积79.69万平方米,第一阶段建成43.96万平方米,13栋单体建筑及6栋附属用房陆续投入使用,五个学院及相关学科一级研究单位正式迁入新校区。
东山校区师生综合服务大厅投入使用。山西大学供图
学校各基层党组织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推进东山校区建设相结合,着力解决师生在东山校区学习生活的关切事、困难事、烦心事。学校多次组织“校领导接待日”活动,倾听学生们的诉求。目前,东山校区师生综合服务大厅现已启用,现已具备“校园一卡通”办理、临时使用教室申请、学生证补办、本科生成绩单和学籍证明打印、《就业协议书》就业网签约等线上线下服务70余项。
针对学生反映强烈的“校园内没有文印店”这一问题,经过积极协调,天猫超市文印店已正常营业;学生公寓宿舍电梯刚开始运行时每层都停靠,时间长而且拥堵,在同学们的提议下,学校立行立改,将两部电梯分楼层设置,改善了电梯拥堵问题;有的学生反映运动场地开灯时间过短,学校也已将积力篮球场开关灯时间调整为18:30-22:30。此外,已搬迁至东山校区的五个学院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解决师生问题,响应师生需求,一件件事关师生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事得到解决。
与此同时,山西大学对坞城校区老旧教学楼、学生公寓及校园道路进行维修改造,优化了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消除了安全隐患、提升了校园建设质量,维修改造项目使坞城校区的整体风貌、教学环境有了较大提升,为学校引得进、留得住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氛围。
着手细微之处 为师生排忧解难
山西大学各基层党组织倾心尽力为师生解忧办事,急教师之所急,办教师之所需。教育科学学院针对“教师科研小组活动没有合适安静场所”的问题,通过整合学院办公室、库房,在学院一楼整理出一间活动室,添置设备,可用于现场10人以上及网上远程教学和科研活动,极大地解决了师生科研活动场地需求的难题。
哲学社会学学院建立教职工荣休制度,增强了教师归属感,推进“职工之家”建设,激发了教师爱校荣院情怀,增强教职工荣誉感和使命感。
音乐学院针对琴房长期处于无序管理、公共琴房严重不足等问题,对占用琴房进行了清退,制订了新的《音乐学院琴房管理办法》,公共练习琴房由原来的4间增加到现在的20间,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
美术学院针对师生反映的教研室设备老化以及缺少问题,积极寻求最优解决方式,联系厂家更换老化窗帘,添置打印机、电脑等教学设备,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针对教职工缺乏专业体育活动场地和排球活动专业性不强的问题,体育学院积极协调日常教学、训练和场馆工作安排,使各场馆面向学校教职工有序开放,现已开放篮球、羽毛球、排球等项目的室内场地活动。
太原市第九人民医院入校为师生注射新冠疫苗。山西大学供图
为加强师生的健康管理,提升师生身体素质,校医院与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等省内一流专家团队深化合作,上半年先后5次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来校坐诊和辅导;同时针对学校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加大防控宣传教育力度,先后3次邀请太原市第九人民医院入校注射新冠疫苗,使师生足不出校即可完成疫苗接种。在学校组织安排下,今年3月以来,先后有2.4万余名师生完成新冠疫苗接种,9000余名师生陆续接种加强针,协力共筑校园健康安全。
将实事办好 把好事办实
后勤管理处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积极听取学生的需求和建议,在满足学生公寓生活需求和提升住宿品质上下功夫。今年4-7月,完成33栋楼热水器、洗衣机的安装配备,为令德区15栋公寓楼加装了180个生活用热水龙头,加装、更换热水器66台、洗衣机121台,解决了学生洗漱、洗衣难题。
后勤管理处启用自习座位预约管理系统并加装储书筐。山西大学供图
同时为治理长期存在的“抢座”顽疾和书籍存放困难的问题,联合山西大学企业微信推出“后勤管理处自习座位预约管理系统”,实行每日自习座位提前预约服务,并在文、理科楼自习桌椅下安装1116个储书筐,为广大学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教务处致力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把学习党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加四六级考试考位资源,提供自助打印机便捷服务,为毕业生提供学历学位勘误、证明及认证等服务。
除了在生活中为学生提供便利,各基层党组织还注重服务学校人才培养,精准对接学生所需。历史文化学院以导师制为抓手,教师定期一对一联系本专业学生,力求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情况以及学业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关切问题。教育科学学院针对大多数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的需求,举办“教学有技,艺无止境”教师资格面试比赛,以提升学生教师技能和教师素养,吸引了全校15个学院共计200名学生报名参赛。继续教育学院为2020级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硕士学生联系2所实习单位,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企业实践需要,也满足了学生的学校实习需要。
师生身边无小事,服务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山西大学各基层党组织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时时办、事事办,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发挥党组织的中坚力量,服务师生,为实现山西大学高质量崛起新篇章打下坚实基础。(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