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看小康】阡陌中药香 增收路宽广

2011年,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平遥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75万亩,并呈现出岳壁乡的长山药,宁固镇的生地,朱坑乡的远志、菊花、黄芩,洪善镇的板蓝根,东泉镇的柴胡、黄芩等多个“药材乡”。

【走进乡村看小康】阡陌中药香 增收路宽广

来源:山西新闻网 2021-12-14 09:1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走进平遥县岳壁乡黎基村,村民们晾晒的药材,让舒爽清新的空气中飘散着阵阵药香。

平遥县是中药材种植、生产大县,全县道地药材种植面积2.22万亩,年产中药材2410吨,产值4319万元。近年来,该县围绕在全省率先打造平遥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目标,建设中药材种植、中药材集散等基地,推进做大中药、做强中医、做活市场,实现医旅双融合,驶上建设“中医药强县”的“快车道”。

公司化运营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在黎基村,房前屋后、地埂渠边几乎都栽植着药材,放眼望去,碧绿的大黄、生地漫山遍野,茁壮的黄芩、柴胡连片成带。

曾经的黎基村基础设施滞后、发展模式单一。2007年,平遥晋伟中药材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成立,在黎基村开展试点种植中药材。无偿提供种子、种苗,每亩补助100元现金;与种植农户签订种植回收合同,并确定产品回收价。为了给大家吃“定心丸”,合作社规定,秋后如药材市场价低于合同价,按合同价回收,如合同价低于市场价,按市场价回收,这极大地调动了种植户的热情。很快,中药材种植在黎基村全面铺开,并辐射带动了周边多个乡镇,黎基村也成为平遥县中药材产业的重要基地。

2011年,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平遥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75万亩,并呈现出岳壁乡的长山药,宁固镇的生地,朱坑乡的远志、菊花、黄芩,洪善镇的板蓝根,东泉镇的柴胡、黄芩等多个“药材乡”。

“之所以能把药农联合起来,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合作社能使药农在联合中受益,在联合中实现利益最大化。”平遥晋伟中药材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伟雄介绍,合作社在内部成立了资金互助信用部鼓励社员融资,融资资金一部分为社员购买种子、化肥,帮助困难药农解决生产所需资金,一部分用于合作社药材收购周转,这一公司化运营方式一下子为2500余户农户增加收入2000多万元,同时也为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奠定了基础。

因时而变,因势而兴。随着平遥县中药材产业的壮大,由省级龙头企业山西昱兵药业牵头,3个中药材生产企业、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晋顺家庭农场加入的平遥县中药材产业联合体组建成立。在此基础上,由山西众富中药材有限公司创建300亩玫瑰产业标准园,平遥晋伟中药材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创建100亩菊花、100亩柴胡、200亩黄芩产业标准园等组成的平遥县中药材产业园也初具规模。

专业化护航

搭建农企沟通“桥梁”

“刚才我挖开苗子看了一下,你种植的这个深度很合适。只有根扎得深,根茎才能长得更大一些,产量自然也就高了。”在岳壁乡尹回村,山西农业大学的王建华教授正在为种植户讲解长山药种植技巧。一旁,来自山西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正在挖土采样,“我们选了这块地当试验田,现在收集一部分土壤样本带回去,检测一下元素含量、储水能力等,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肥料的研发和应用,为种植户们解决重茬、线虫问题。”日前,省内十余名农技专家深入平遥县田间地头开展科普惠农活动,这是平遥县中药材种植技术协会为会员们服务的一个场景。

“药材品质的优劣直接关乎治病救人的效果,要想引领做大药材产业,就必须有专业化的团队指导服务。”平遥县中药材种植技术协会副会长韩法宁介绍,自2015年成立之初,该协会便以科普惠农为主要工作,每年邀请专家教授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并积极引进或改善优良品种、推广品种、扩大种植户的销售渠道。近3年来,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75期,培训农民6250人次,印发科技书籍资料5万余份,以优质的服务在种植户与中药材公司中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据悉,平遥县中药材种植技术协会在已有的中药材种植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还延伸出“粮药套种”“林药套种”“果药套种”等多种模式,帮助种植户提升经济效益。目前,协会已注册个人会员50人、集体会员2个,辐射10余个乡镇,带动农户3000余户。

家门口就业

村民增收渠道稳定

“农忙时地里干干活,农闲时厂里打打工,除庄稼收成外,每个月还有2000余元收入呢。”一大早,东泉镇水磨头村梁玉兰匆忙扒拉了两口饭便赶着往外走。原来,她是要去村里的“扶贫车间”分拣药材。“多拣多挣,不仅增加收入,还能照顾上家人,谁不乐意呢?”梁玉兰一边赶路一边乐呵呵地说。

梁玉兰的老伴患有严重疾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家里没有青壮劳动力,家庭负担十分沉重,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扶贫车间”进了村,重新燃起了她对生活的信心。

为响应国家支持贫困人口就业的政策,晋伟中药材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和水磨头村村委会达成合作协议,在村里设立了“扶贫车间”。合作社向村里提供柴胡和黄芩,并派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培训,进而在村里建成了一个中药材初加工点。村里像梁玉兰一样的137名贫困群众成了“扶贫车间”吸纳的首批劳动力,他们每天收入60元至80元,工资当日结算,一个月下来能挣2000元左右。

2016年,平遥县中药材龙头产业与贫困村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帮扶了全县5个乡镇29个贫困村种植中药材4000亩,帮扶贫困户875户、贫困人口1753人。

“脱贫了,还有乡村振兴的工作一直在路上。”平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目前已超6万亩,下一步,平遥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深耕中药材特色产业,抢抓中药材产业发展机遇,厚植中药材潜力优势,提升中药材产业层级,让中药材种植成为农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好路子,中药材产业成为乡村振兴、兴县富民的优势产业。

(张谦 袁荣)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