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看小康】大同黄花,又是一年好收成

大同黄花,入秋之后退却了在田野里的灿烂,开始了天南海北的跋涉。8月20日8时许,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下榆涧村东的共享冷库前,村民文淑华送来了今年最后一茬黄花。”  在通往云州区有机黄花种植基地的路上,一块亮闪闪的“下榆涧村党支部服务群众黄花鲜菜收购点”的牌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走进乡村看小康】大同黄花,又是一年好收成

来源: 山西新闻网
2021-09-01 10: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大同黄花,入秋之后退却了在田野里的灿烂,开始了天南海北的跋涉。当它出现在你面前时,或许快递小哥会说,“您的大同黄花到了”;或许饭店点餐的服务员会说,“我这里有新鲜的大同黄花您可以尝尝”;或许在超市的展柜里你会发现多个品种的大同黄花;或许你见到的大同黄花,已经成为一种饮料、一种功能性保健酒、一种女士喜欢的化妆品、一种口感独特的点心……今年以来,大同黄花已经被开发成100多种产品,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8.4亿元,特别是在该市的云州区,“小黄花”逐渐变成“大产业”。

种植户和采摘工最好的一年

初秋的云州大地,成了一片金黄色的晾晒场,一簇簇鲜嫩的黄花扎着堆、抱着团,完成着从农作物到致富“金针”的“使命蜕变”。

8月20日8时许,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下榆涧村东的共享冷库前,村民文淑华送来了今年最后一茬黄花。“今年的黄花就收完了,还没尽兴呢。”47岁的文淑华26年前从四川嫁到云州,如今能说一口地道云州话。面对记者的采访,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年是最好的一年!”

文淑华家里种着9亩黄花,今年全部进入了盛产期。进入采摘季后,她每天一早就进地里摘花,然后再把摘好的黄花送到村里的收购点卖掉。现在,黄花产业越做越大,分工也越来越细,种植户只管种黄花、摘黄花,摘回来的鲜菜直接卖给村里设立的加工点,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今年鲜菜的收购价最高的时候能到2.8元,比去年高1元还多。”文淑华说,她最多的一天卖了将近5000元的黄花,今年大概能收入7万元。

近些年,靠着种植黄花,文淑华供三个孩子都上了大学,还在城里买了房,家里的生活步入了小康。“大同真是个好地方,我越来越喜欢这里,还把老家的外甥女介绍到这边找了对象。”文淑华快人快语,爽朗的笑声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临别,她还邀请记者去她家里喝茶,“看看云州农民的新生活。”

“今年是最好的一年!”8月21日,记者将电话打给黄花采摘工孔晓霞时,又听到了同样的话。她已身在山东菏泽老家:“我们的任务圆满结束,已经满载而归了。”

黄花采摘是劳动密集型工作,进入采摘旺季需要大量采摘工。近年来,为帮助农户及合作社解决采摘难题,每年到采摘季,云州区提前通过网络、微信、上门招工等多种形式帮助种植大户联系采摘工,每年都有河南、山东、陕西以及周边县区的几千名采摘工进驻云州区。孔晓霞去年跟同乡们来到云州区采摘黄花收益可观,今年“重操旧业”,再次来到云州。

“白露苍苍草上霜,云州黄花遍地香。金针灿灿映笑容,小康路上颂党恩。”孔晓霞说,这是去年一位来自河北的采摘女工友在黄花地里写下的一首小诗,让她记忆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州视察时,嘱咐大家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如今我们见证了黄花成为当地百姓‘致富花’的过程,同时也跟着受了益。”

孔晓霞介绍,她们在云州采摘黄花除了有生活和劳动保障,收入也有保证,每天120元保底,摘的黄花按斤收,摘得多就挣得多,“大家你追我赶,累并快乐着”。孔晓霞说:“明年我还去云州摘黄花,今年比往年好,明年一定要比今年好。”

收购大户最好的一年

“今年是最好的一年!”这几天,位于云州区唐家堡的大同花倾城田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里车水马龙,负责人杨旗忙得不亦乐乎。“今年我们针对农户收购的鲜菜就有140多万斤,这个数字比往年有大幅提高。”杨旗介绍,今年黄花行情不错,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来自上海、广州、福建等地的客商纷纷前来订货,干黄花每公斤最高时能卖到44元至46元,比去年高14元左右。

从6月开始,杨旗就提前做好了黄花采摘加工准备工作,改造整合晾晒场地,完善配套黄花晾晒大棚及冷库等设施,并配备好加工人员。自采摘开始以来,平均每天收购都在1.5万公斤以上,最多时达4万多公斤。“鲜黄花经过深加工后,就可以按订单如期给客户发货了。”杨旗说,“黄花丰产了,还要卖得出去,这才是真正的丰产又丰收。”

在公司的黄花酱加工车间,“全副武装”的工人们正在流水生产线上忙碌着。随着黄花产业规模化发展,杨旗将更大的关注度投入到黄花深加工领域。他算过一笔账,把黄花加工成黄花酱后,如果每50克多卖0.5元,那么折算到一亩黄花的效益就能增加1500元。“深加工环节越发达,黄花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就越强。如果我们能把黄花酱卖到每个村的小卖铺、每个社区的小菜铺去,那样不管黄花市场波动多大,我们都不会面临太大的风险。”

过去由于缺乏技术和设备,黄花酱需要在外地代加工,到了市场上一瓶要卖到十几元。如今,公司自己研制了配方、购进了设备、办下了证照,产品成本大幅下降,不仅如此,杨旗还准备搞直播带货,将黄花酱以第一手价格推向消费者。

说起直播带货,杨旗已经见过了“大世面”,他曾亮相电影频道“脱贫攻坚战——星光行动”首场带货直播活动,和黄晓明、李佳琦等搭档为大同黄花直播带货。“目前每天生产2000瓶,可以全部进入市场,到了年底,保守估计推到市场20万瓶。”

在通往云州区有机黄花种植基地的路上,一块亮闪闪的“下榆涧村党支部服务群众黄花鲜菜收购点”的牌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收购点的负责人叫胡亮,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收购了65万余公斤鲜菜,加工出10万公斤干菜。胡亮介绍,村里盖了共享冷库,一到天阴下雨,就把黄花放进共享冷库,到天晴再拿出来晾晒,黄花“鲜转干”得到最大的保障,保证了质量、拉升了价格、占领了市场。

“明年一定会更好。”胡亮说,之前是开着面包车跑市场,后来换了厢式货车,照这样发展下去,需要大卡车上阵了。

黄花产业发展最好的一年

“今年是最好的一年!”8月23日,云州区黄花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一鑫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全区黄花采摘和干菜加工已经结束,黄花产业总产值达到13.42亿元,比2020年增长20%。”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数字。

从无人种,到抢着种,再到成为全区的主导产业,多年来,大同市、云州区为了农民的这朵“致富花”下了十足的功夫。

特别是今年,云州区委专门成立了服务黄花丰收指挥部,下设采摘、加工、销售、宣传、综合保障和监督六个工作组,由区级领导分头挂帅、各司其职,并建立周例会制度,及时研判分析、安排部署,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张一鑫介绍,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企业、合作社和农民的困难和需求,通过与银行协调贷款,解决资金需求5000万元,协调5家保险公司为农民和合作社承保自然灾害险93903.29亩、价格险71634.39亩;针对采摘用工环节,政府出面与省内外13家劳务机构对接,解决今年全区黄花采摘用工1.3万人;实行黄花鲜菜和干菜的保护价收购。这些举措,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除此之外,区委区政府今年还进一步加大了对黄花产业的政策支持和补贴力度,对2019年、2020年新栽黄花、黄花加工龙头企业、黄花标准化加工车间、晾晒大棚、烘干机、专用旋耕机、太阳能冷库等实施政府补贴。

为确保黄花菜的加工品质,区政府组织开展了两期杀青工技术培训,培训120多人,两期干制黄花菜加工规程培训,培训300人,同时组织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

有了越来越高的市场接受度,再加上政策的全力支持,云州黄花迎来最好的一年。

(赵志成)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