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桂花元宵“滚”向全国

晋祠桂花元宵“滚”向全国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2-20 17:0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月20日,临近元宵佳节,走进晋源区长巷村晋祠桂花元宵传承人韩福元家中买元宵的人络绎不绝。磨米、炒馅、滚元宵,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我在抖音上刷到制作晋祠桂花元宵的视频,觉得这儿的元宵味道正宗,今天特地赶到这儿来买点儿尝尝。”家住太原尖草坪的张女士说。

提到晋祠桂花元宵的制作,韩福元介绍道,“一泡、二淘、三晾、磨米、炒作、做馅、滚制……”一颗地道的桂花元宵,要经过十几道工序。

“大米芯芯藕瓜瓜,元宵蛋蛋女娃娃。”在太原市晋源区广为流传的晋祠四宝之一“元宵蛋蛋”就是晋祠桂花元宵。晋祠桂花元宵起源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制作历史,凭借得天独厚的晋祠大米种植条件和对传统制作工艺的坚守,晋祠桂花元宵一直是传承至今,被誉为中华元宵的鼻祖和北方元宵的代表。

元宵节即将来临,晋祠桂花元宵又迎来了热销期。在韩福元家的磨坊内,3台3米多高的自动石碾机轰隆作响。旋转的石磨一遍遍碾压着晾晒好的江米,经过筛子筛选,较细的米粉筛入布袋,而粗颗粒又通过提升机重新投放到磨盘上再次碾压,在提升碾米效率的同时,碾米用的还是石磨,依然保持古法制作。

据介绍,炒制馅料是制作晋祠元宵的关键——将核桃、芝麻、花生翻炒去皮后,再把糖稀加热化开加入白糖、冰糖、纯天然玫瑰花酱和桂花酱翻炒,待炒至褐色放入木制的模子用擀面杖压实擀平,晾到一定程度切块。

韩福元说,从炒到晾,考验的是师傅们的技术,炒得浅了味不香,炒得过了也不行;晾得太干一切就碎,晾得时间不够切不成型,而滚制元宵则需要“六蘸六滚”。

“不少老太原人要的就是这一口‘老味道’,有的人早已定居南方,仍对晋祠桂花元宵念念不忘。每年都有老顾客托人或者通过快递来买咱们的元宵。”韩福元笑着说:“咱们的料好、馅儿足,口味自然不会差。”

2017年,韩福元与晋源区制作桂花元宵的同仁协商成立了“太原市晋源区晋祠桂花元宵研究会”,被选为会长。2018年,他制作晋祠桂花元宵的工艺入选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正月十五作为北方元宵代表在央视综合频道春节特别节目播出。

韩福元志在把这一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传承下去,把晋祠桂花元宵的品牌叫响,韩福元的儿子韩伟也继承了父亲的衣钵。韩福元说,如今,晋祠桂花元宵的制作和销售等基本都交给儿子来打理。

“以往线下只有两家超市在售卖晋祠桂花元宵,今年增加到了30家,而且今年我们正式开通了线上渠道,同时在抖音、快手上做推广,元宵卖到了北京、深圳、广州、杭州、西安等地,销量也很好,到目前为止今年已经卖了8000份。”韩伟说。(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摄影:杨润德 车涛 崔莉霞)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