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读历史—— 大槐树下 探寻华夏儿女乡愁记忆

游山西·读历史—— 大槐树下 探寻华夏儿女乡愁记忆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9-27 17: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两千年前的《汉书》,极好地诠释了中国人对老家的特殊情感。在全国多个省份,都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根字影壁。彭可儿摄

诞生于黄河流域的大槐树根祖文化,拥有景观、品牌、文化、精神等唯一性特质,是华夏儿女600年乡愁的共同记忆。

9月25日,“游山西·读历史”第二届全国主流媒体山西行黄河线的记者团,穿过壮观的根雕大门,走近洪洞大槐树,摸摸历史的年轮,寻找自己祖先曾走过的足迹。

据《明史》《明实录》等史书记载,从战乱中诞生的明王朝为巩固政权,发展生产,制定了移民屯田复兴之策,实施迁民垦殖非常之举。从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近50年间,明统治者在洪洞广济寺大槐树下设局驻员,发放川资,移民18次,人数逾百万,迁民18个省500余县,涉及1230余姓,其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旷古绝今,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官方移民。

著名历史学家葛剑雄说:“在中国移民史上,辐射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移民发源地要算山西洪洞大槐树了。”

园区复原一代大槐树原貌,为寻根游客提供精神寄托。彭可儿摄

如今,人们来此寻根问祖,仿佛还能看到祖先背井离乡、被迫迁移时骨肉相离的场景。景区内,一代大槐树旧址被众多善男信女供奉,二代、三代大槐树系上红色丝带,并排耸立。时光久远,唯有第三代槐树枝繁叶茂,好似人类的繁衍、生命的传递。

青海日报社记者李玉民说,数年前的一次五台山之旅,让他对山西魂牵梦萦。在行程开始前,他特意为山西写下一篇动情的文章。他写道:“山西让我既向往又畏惧。因为走进山西,仿佛走进了一个立体、多维的历史迷宫。在这里,文化密码幽远深长,纵横交错,但与每一个中华民族传人息息相关……”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祭祖广场,可容纳万人参与祭祖大典。彭可儿摄

有人说,到山西不是来旅游,而是来寻根。山西的一方水土,承载了天下华人关于老家的记忆。一如临汾如今的一句旅游宣传语——“所有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咱是回家。”(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