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读历史—— 大阳古镇:传承千年 跨越古今

游山西·读历史—— 大阳古镇:传承千年 跨越古今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9-26 10:3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9月25日下午,“游山西•读历史”第二届全国主流媒体山西行活动太行线记者、编辑,走在晋城市泽州县大阳古镇的路上,感受这里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淳朴的民风。

游客们走进大阳古镇。摄影:杨洋

大阳古镇古称“阳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拥有2600多年历史,近35平方米元明清古建筑群,国内罕见。历史上,这里曾是汉代舞蹈家赵飞燕的故里,仕官辈出,素有“煤铁之乡”、“九州针都”、“三晋一镇”之美誉。

漫步古镇,城池寨堡、街巷纵横、官宅商居、楼阁津梁、寺庙祠庵比比皆是,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散发出沧桑韵味。

“大阳古镇,历史上秦皇置县,汉主封国,西燕设郡,它先后为县、侯国、郡的治所长达八百余年。大阳明清时期仕官如林,当地民谣‘有官不到大阳夸’、‘大阳出了三斗三升芝麻官’都真实的反映出了当时大阳的文运盛兴,仕官迭出。”听了导游的介绍,鲁中网记者邢凯萌感慨地说,没想到,大阳古镇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镇宅院里生活的居民。摄影:杨洋

老街,是大阳古镇的中轴线,走在老街上,说书的、唱戏的、杂耍的、卖艺的,达官显贵和富商大贾的大门临街而开。一个个八字大门前,彰显着大气、开放和包容;一个个深宅大院里,上演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一条条巷子里至今还生活繁衍着一代代人。

大阳古镇还原古法制铁现场。摄影:杨洋

老街上的镇史馆,集中展现了大阳的人物、历史、文化,让游客了解古镇辉煌历史。古法制铁馆里,热情好客的师傅们,可以教游客打铁、制作小工艺品,体验绝无仅有的手工制针。

文化大院里,汇聚了晋东南最传统的汉唐古典舞、走街串巷的《卖针歌》、上党鼓书《谷子好》等民俗体验,皆属招牌路数、看家绝技。在传统木作馆里,可以体验拉大锯、刨木花、接榫卯、拼斗拱的乐趣。

大阳古镇上演特色民俗文化表演。摄影:张宝明

中国吉林网记者于梓木赞叹道:“大阳归来不看镇!大阳古镇不愧是中国古城镇活化石,优雅的园林,坚固的寨堡,同时彰显南方的温婉和北方的雄壮,太行山巅这座两千六百多年历史的古镇,名不虚传。”

据了解,近年来,大阳古镇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传统的同时,不断致力于创新文化推广和活化利用方式。大阳古镇推出了特色非遗馔面体验、汉服体验等多项体验类项目,增强游客的参与互动。一连串的古镇旅游新体验,不仅留住了年轻人的脚步,还为大阳古镇增添了潮流范儿。

同时,大阳正在向实现数字化、智慧化方向迈进,将景区打造成晋城文化旅游新地标。今年以来,与山西高校文创联盟合作创办首届“太行古堡(大阳)国际造物大展”,对古镇在数字化、环境、空间、视觉传达、公共艺术、产品等方面进行创意设计,并助力晋城古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