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山西律师、仲裁员等提供各类法律服务超过280万件

“十四五”以来,山西律师、仲裁员等提供各类法律服务超过280万件

来源:山西发布 2025-11-22 16: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全省17580名律师、2595名仲裁员、404名公证员、1180名司法鉴定人、873名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十四五’以来提供各类法律服务超过280万件。”11月20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六场新闻发布会,省委依法治省办副主任,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苗伟介绍“十四五”时期我省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发展成效。

以法治之力赋能转型发展。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十四五”以来,经省司法厅审查,省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省级地方性法规61件,出台省政府规章27件,推动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比如,《山西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条例》是全国首部相关领域地方性法规,对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具有重要意义;《山西省旅游发展促进条例》强调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并重,为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山西的支柱产业提供了制度支撑。同时,对于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注重通过行政立法及时上升为法律制度,固化改革成果。比如,《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将生态环境保护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予以立法确认,用法治力量让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以法治之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出台《山西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山西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开展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法规政策专项清理工作,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牵头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出台规范涉企行政检查“22条”。比如,推行“综合一次查”,把多个部门的检查合并成一次联合上门,让企业摆脱频繁迎检的困扰。同时实施“扫码入企”,执法单位入企前必须扫描专属二维码,实现检查行为全程留痕、可追溯。目前,省司法厅正在牵头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集中纠治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规范、趋利性执法、违规异地执法等突出问题。

以法治之力助力民生改善。加强民生领域立法,把关系民生福祉的“必答题”列入行政立法计划,比如,针对群众关心的外卖食品安全问题,小切口制定《山西省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连续7年实施“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打造“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群众在半个小时路程内就能找到法律服务机构,获取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全省17580名律师、2595名仲裁员、404名公证员、1180名司法鉴定人、873名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十四五”以来提供各类法律服务超过280万件。创新建立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与家属远程视频会见系统,累计开展视频会见21万次,有效解决了家属因身体不便、经济困难、交通不便等原因导致的“会见难”问题。

以法治之力深化基层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各类调解衔接联动的工作格局,五年来调解案件60余万件,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基础性作用更加彰显。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办理行政复议案件3.5万余件,2024年新修订行政复议法实施以来,新收案件近2.4万件,近九成案件实现案结事了,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逐渐凸显。推进仲裁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建设,累计办理仲裁案件5.4万余件,案涉标的额617亿元,其中2024年受理20312件,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四倍多,仲裁在解决民商事纠纷中的首选率不断提高。同时,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分层分类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建成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44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65个,培养超过12万名“法律明白人”成为社情民意信息员、政策法律宣传员、矛盾纠纷化解员、法治实践引导员,更好服务基层依法治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日益浓厚。

以法治之力保障社会稳定。坚持把教育改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纠纷化解、法治宣传作为整体来抓,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力量,提升服刑人员改造质效和回归社会适应能力,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累计开展个别教育矫正55.8万人次、心理辅导36.3万人次、指导就业就学1.84万人次;帮助刑满释放人员落实就业5.77万余人次、落实社会救助政策近4.98万人次,尽最大努力消除重新违法犯罪隐患。

整理 | 罗 丽

编辑 | 张轶楠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