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文教育·华文教师”研习班现场。(主办方供图)
中国日报网太原电 11月4日,2025年“华文教育·华文教师”研习班在山西太原开班。来自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韩国等19个国家的60名海外华文教师齐聚山西大学,开启为期14天的研习之旅。
山西省海联会副会长郭延斌指出,华文教育是连接海外侨胞与祖籍国的“精神脐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中外文明互鉴的“基础性工程”。他还提出三点希望:要“深学细悟”,筑牢华文教育的“根基”;要“亲身体验”,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要“担当使命”,推动华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山西大学作为华文教育基地,高度重视海外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次研习班的举办为海外华文教师创造一个提高汉语教学技能、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真正感受到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光辉灿烂。”山西大学副校长郝平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培训活动,学员们以文架桥,做中外优秀文化的“传播者”;聚焦发展,做海外华文教育的“推动者”;聚焦共识,做中华民族复兴的“参与者”。
学员代表、荷兰代尔夫特中文学校刘延老师表示,华文教师担负着传承、传播中华文明与文化的历史使命。期待与各国同行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成为更优秀、更专业、更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华文教师,为海外华文教育创新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来自马来西亚的华文教师徐慧玲在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马来西亚已建立起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华文教育体系,当地华人重视教育的传统,有力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代代传承。她认为山西文化底蕴深厚,计划将山西之行的见闻融入教学:“通过结合亲身感受讲解诗词文章,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化内涵。”
“山西的老陈醋和古建筑都是生动的教学素材。海外青少年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与向往,实地见闻能极大激发学习兴趣。”加拿大温哥华北京中文学校教师董丽伟说,在加拿大出生的华裔学生具备中文口语能力,且普遍对中国传统节日有基本认知。
此次研习班由华文教育发展中心主办、山西大学承办,以“晋韵华章·华文传道”为主题,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山西文化、汉字与汉语和课程与教法等专题板块。此外,研习班还设置有交流互动环节,使海外华文教师借鉴优秀教学成果,结合自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深入思考,做到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
(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朱兴鑫 孙书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