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推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National Vision, Local Action)高端访谈栏目,讲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地方特色实践。11月5日第4版刊发山西省吕梁市委副书记、市长熊义志的专访文章,讲述吕梁积极培育氢能未来产业,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吕梁市正在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积极培育氢能未来产业。在国家‘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 全市氢能产业进入有序破局的新阶段。”山西省吕梁市委副书记、市长熊义志近日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表示。
氢能是国际公认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属于零碳能源,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展方向。
近年来,吕梁市坚持把氢能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把创新驱动放在转型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熊义志说:“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吕梁市发展氢能产业具有明显综合成本优势。我们准确把握在全国及山西省的发展定位,科学谋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发展蓝图,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他表示,到2035年,吕梁市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资源型经济转型任务基本完成,为破解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难题提供“吕梁答案”。
吕梁市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焦化和非常规天然气生产基地,现有2.1亿吨煤炭、3800万吨焦化、35亿立方非常规天然气产能,具备发展工业副产制氢、煤气化制氢、天然气制氢、电解水制氢的资源优势。
他补充说,吕梁市工业副产焦炉煤气产能达到80亿立方米,可产蓝氢超40万吨,每公斤高纯氢成本仅8元左右, 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熊义志强调,吕梁市围绕“车、氢、能”三个维度,着力打造氢能重卡关键零部件和整车产业链、氢气“制—储—运—加—用”产业链以及“火风光储氢”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供应系统, 推动形成氢能产业立体发展格局。
吕梁市现有省级氢能重点产业链链上企业14户,制氢产能位居山西省第一。现已建成加氢站14座,占全省总量的一半;建成年产6000辆氢能商用车组装生产线,投运氢燃料电池汽车700余辆,数量为山西省最多。
吕梁市具有丰富的氢能商业化运行场景与生态。全市现有重卡6.9 万辆、中大型客车3300辆,氢能车辆推广潜力巨大。目前,氢燃料汽车已在重卡货运、公交、特种车辆等领域应用,全市共投入运营氢燃料重卡650余辆。
“吕梁至天津、吕梁至河北黄骅港的氢能重卡零碳运输线路已成功运营,在国内率先成功打造纯商业化氢能重卡长途运营场景。部分重卡单车年行驶里程超10万公里。”他补充说,该线路的成功运营,证明了在长距离、高强度的物流场景中,氢能重卡已具备替代传统燃油车的能力。
另外,在孝义市投放的500余辆氢电共享单车,将氢能应用拓展至市民交通出行领域,有效提升了公众对氢能技术的认知与接受度。
政策层面的持续加码,为氢能产业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吕梁市已编制《吕梁市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35)》,每年设立不低于1亿元的氢能产业专项资金,并积极和高校专家团队对接,推动国内外一流企业落地吕梁。
今年3月,吕梁市成功加入广东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成为山西省唯一入选该国家示范城市群的城市,也使山西省成为中部六省中第三个有城市加入国家示范城市群的省份。
当前,吕梁市正积极开展全省区域综合能源供应系统建设试点,构建“1+N”新型能源体系(1个区域综合能源供应系统和N个绿电园区综合能源供应系统)。熊义志表示,“十五五”期间,我们将不断以能源革命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奋力谱写吕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中国日报记者 朱兴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