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糖 一本书 一堂课—— 一位山西教师的援疆故事

一本书、一堂课、一支粉笔、一份责任,从汾水之畔,到天山脚下,来自山西的援疆教师们跨越近三千公里的距离,肩负使命来到祖国西北边陲,以深情和汗水带领孩子们筑梦“疆”来。

一颗糖 一本书 一堂课—— 一位山西教师的援疆故事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9-27 11: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编者按

一本书、一堂课、一支粉笔、一份责任,从汾水之畔,到天山脚下,来自山西的援疆教师们跨越近三千公里的距离,肩负使命来到祖国西北边陲,以深情和汗水带领孩子们筑梦“疆”来。

自2010年对口援疆以来,山西省始终把教育援疆作为 “筑基工程”“民生工程”“未来工程”。特别是近三年来,山西持续深化教育组团式援疆,大大提升受援地发展软实力,共计选派教师 1321 名,为新疆教育贡献“山西力量”。

汾水安澜,天山月明。来自太原市晋源区一电学校的语文教师杜小俊,是上千山西援疆教师中极为普通的一位,但从她的讲述中,便可窥见“园丁”们在这片土地上日夜耕耘的“晋”心“晋”力,以及润物无声里、在晋疆民众心间结出的累累硕果。

杜小俊老师在班级授课。受访者供图

“伤口还没有恢复发炎了怎么办,行李怎么提,再生病了谁照顾她……”7月初,听到我要去“援疆”的消息,母亲便想方设法动员周围亲戚劝我放弃这个想法,在她看来,三年做了两次手术的我根本无法前往三千公里之外的荒凉之地,更何况计划出发的时间距离8月初做的腹腔镜手术不超过一个月。父亲默默抽了一天烟,一字一顿地对母亲说:“她是党员,让她去吧,去了就好好干!”带着亲人的牵挂与不舍,2022年9月2日,我毅然踏上援疆之路,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

踏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02团学校的大门,咽干血涕、失眠时差、饭菜油辣等问题还没有适应,便迎来一个对我而言巨大的挑战——一年级语文教学。援疆不是看自己想做什么,而是看这里需要我做什么。习惯教授高段语文的我欣然应允:“既然来援疆,就服从安排!”

不熟悉课程,就向原来的同事请教,反复看名师课堂;不了解学情,便细致地和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希望能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为边疆的孩童夯实基础,为打造山西援疆金名片提供微薄之力。

一颗糖

2022年10月4日,我正式开始接手网课后才发现,班里许多孩子的父母都不在身边。有的孩子跟着没有什么文化基础的爷爷奶奶生活;有的孩子家里只有一部手机,网课只能和哥哥姐姐轮流上课、看回放;有的孩子上课的时候父母在旁边放声畅谈,丝毫没有意识到孩子需要安静的课堂环境……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祁彬的小男孩,他从来没有过上课记录。

通过和班主任联系,我了解到只有不识字的奶奶陪着小祁彬在家。电话沟通时,又发现很难听懂奶奶的方言,孩子也几乎没有上过幼儿园,语文近乎零基础,祖孙二人根本无法下载听课软件。从孩子稚嫩的声音和奶奶焦虑的语气中,我强烈地感受到他们知识的匮乏以及对文化学习的渴求,同时更感受到自己肩上责任的沉重,也许这就是援疆的意义所在。

课堂上,杜小俊老师经常给予祁彬关心和鼓励。受访者供图

于是,我开始将每一节授课内容都发给祁彬的奶奶,单独给他进行远程辅导。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在新学期第一次摸底小测评中获得了91分的好成绩,小家伙清澈的眼眸中充满喜悦,更写满了感激。

2023年春天,正常的教学秩序恢复以后,祁彬逐渐成了我办公室的常客,写作业、改错误、做练习……开始是我领着怯怯的他来办公室,后来只要是课间,他的小脑袋就会从门缝里探出来。直到一天,他又一次眨巴着亮晶晶的眼睛,从门缝里探出头,快速走到我面前,从裤兜里掏出一颗糖,递到我的面前:“杜老师,送你一颗糖,可甜了!你吃吧!”没有华丽的表达,却有着满满的真诚,我知道,这颗糖是孩子最质朴的感谢和最甜蜜的回报。

在那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每天我都会收到一颗糖,甚至是一把糖,有时候还会收到几个虽不成形,却是他精心捏制的小恐龙、小超人。每到课间,小祁彬总是雷打不动地等在办公室门口,成了我的“小尾巴”。我的身边也慢慢出现了更多的小跟班,三五成群,开心地将我迎接至教室。

一本书

入疆后,我发现这里绝大多数的家长文化程度低,只忙于生计,不重视教育,许多孩子甚至表示将来要和父母一样打工务农。可我一定要让他们知道新疆的天空很蓝很大,外面的天空更蓝更辽阔。如果从家庭渠道很难给予这些孩子知识的氛围和正向的激励,边疆孩子的阅读兴趣激发和理想志向引领该如何谈及?

每一个人都希望被看见,身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我深谙此理。从山西出发前,我便精心准备了半行李箱的铅笔、书签、小红花、奖状等“小奖励”。我的奖励除了行李箱里的小礼物之外,更多的是一句肯定、一个抚摸、一个拥抱、一个发自内心的大拇哥。与此同时,我也频繁和家长进行交流,站在家长的角度帮助他们分析自己孩子的现状以及需要获得怎样的支持努力,指导他们激励孩子,和孩子有效沟通。

书是世界上最能和世界“通话”的工具。从2023年春天开始,在我日复一日地努力下,班里的小淘气包们逐渐开始了阅读打卡。一个个阅读视频中,孩子们从结结巴巴到熟练流利,阅读的书籍也越来越厚。

杜小俊老师与欢快的孩子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后来,有一个个子不高、黑黑瘦瘦的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叫杨学强,作业一向工整认真,阅读打卡坚持也是最久的一个,但是他每次阅读图像资料中的背景总是一堵灰扑扑的墙壁,身后已经非常陈旧的桌子被几块红砖垫起来,一旁的土炕上只有几床薄薄的被褥,这分明是七八十年代的陈设。

后来,我了解到他家境困难,却非常爱学习,也非常懂事,从来不要什么零食玩具,家里仅有的几本课外书也是哥哥姐姐们看过的。我便精心挑选了几本书送给他,告诉他好书会带着他看世界。

我知道,小学强读过的一本本书籍,将会成为他走向美好未来的踏脚石,而我收获的,是来自孩子们的别样热情,每次走过教室,都会看到他和一群孩子冲出来紧紧抱住我,一圈圈一层层,笑脸对着笑脸,温暖拥着温暖。

一堂课

教育援疆,是为了新疆的教育又快又好发展,推动当地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这是一个既无上光荣又责任重大的使命。102团学校建校在建国初期,教师结构却相对年轻化,平均年龄只有30岁。这些师范院校出身的年轻教师,教学热情充沛却教学经验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对学生学习节奏的把控以及自身的教学功底素养急需提升。

杜小俊老师带领青年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受访者供图

教出一班好学生不如带出一批好老师,只有变“输血”为“造血”,才能让教育援疆工作更具活力。今年8月底,我们一行人组建专家团队,每天扎进四年级、六年级课堂,听课、评课,真正近距离了解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

“怎样进行习作训练?”“罚也罚了,抄也抄了,听写很多次生字还错怎么办?”“怎样和家长沟通才有效?”“我不知不觉就会讲偏怎么办?”……第一次聆听这些年轻老师的诉求就有一堆问题涌来,我暗喜,开窗问询的坦诚说明她们的渴望,这不就是最好的开始吗?

“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引导学生去阅读,去积累,日久天长量变自然会引发质变。老师不仅要及时推荐好书,还要学会让学生陶醉在文字中。每一节课的精心打磨会减少很多后续的困扰……”望着一张张年轻的脸庞,我缓缓将自己的教学方法一一道来。“哦,原来课文需要这样深入钻研呀!”“古诗词教学原来是讲文化啊!”看着她们一个个微蹙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我知道自己开始走进他们的心里了。

“杜老师,您为什么不包我们年级?我也想进步——”这位漂亮的小窦老师看到我,一下就凑了上来。去年,她的一节课曾请我反复打磨,在公开课展示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小窦很好学,经常向我请教一些教学时的疑惑和家校沟通的方法,教学成绩也扶摇直上,学年末还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于是,这个“编外”的小徒弟也会时不时地一起参加听课、评课、集体备课活动。

下一步,我会让每一位语文教师选择一课,集体出谋划策、反复打磨课堂,让这些年轻教师在磨课中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杜小俊老师镜头下的早秋校园。受访者供图

在大美新疆,我见证了春日的鸟语草青,体验了盛夏的烈日炙烤,看到了金秋的层林尽染,经历了寒冬的飞雪银装,体味了室内外50度的温差,更深刻感受到援疆对我生命的洗礼。这片土地让我感受光荣与梦想,领悟人生激越与舒缓,让我学会用不同的视角看待、思考问题。

“生命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次旅行,比赛在乎终点,而旅行在乎沿途风景。”我为自己经历“援疆”如此灿烂的风景而自豪一生。

(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孙瑞生丨楚尧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