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仙鹏:紫砂情铸紫砂魂

王仙鹏:紫砂情铸紫砂魂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6-09 15:3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乡宁的午后,炎热的太阳照着县城里的每一寸土地。在县城紫砂文化产业园区内,众人的目光都紧张地盯着一处。随着一声响亮的吆喝“开窑啦!”一炉新烧制而成的紫砂储水缸渐渐展现出了自己的面目。

窑口旁边一位中年男子立马上前开始检查。这一窑,出现裂痕的水缸只有一个。在太阳的照射和紫砂窑的碳火炙烤下 紫砂窑里的温度逼人,可是这位男子却没有丝毫退缩,反而兴致勃勃地为大家讲述着自己烧窑的故事。

这位男子就是临汾市乡宁县金砂紫陶工艺美术公司董事长王仙鹏。同时,他也是2019年“平阳工匠”荣誉称号的获得者。在本次由临汾市委宣传部和市总工会共同发起的平阳工匠记者行活动中,来自中央和省市的媒体记者见识了这位颇具几分传奇色彩的制陶人。

紫砂储水缸开窑现场,面对灼热的烤窑,王仙鹏在给大家作紫砂工艺介绍。 (摄影 崔成燨)

作为土生土长的乡宁人,王仙鹏从小就在紫砂场旁边长大。小的时候看紫砂场的工人们捏陶土烧陶器的场景,成为一颗种子埋在了他的心底,默默等待着萌发的时机。而这一等就是十几年。

高中毕业后的王仙鹏先后涉足过餐饮、汽车贸易、道桥工程、洗煤、通信工程等领域。这些在不同领域的打拼经历锻炼了他的意志,提升了他的能力,也为他累积了足够的资本支持他开始自己梦想中的事业。

最开始,王仙鹏的父母曾极力反对过儿子“重振乡宁紫砂产业”这一看似天马行空的想法。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乡宁那么多比自己儿子有钱有势的人不想去做的事情,王仙鹏却这么执着。

1979年出生的王仙鹏见证了紫砂厂的兴起、繁盛以及最后的落寞,这是他的情怀。

“当时我拿出了200万元资金建设紫砂公司,打算试试看,如果成功最好,如果失败,我就当作是为我的梦想投资了。”王仙鹏就是靠着这样的决心,在2017年彻底从之前经营的通讯工程项目中抽身出来,全身心投入了乡宁金砂紫陶工艺美术有限公司的建设上。

乡宁紫砂有着悠久的历史,被称为“红砂文化”。可以追溯到的最早的窑址是6500年前位于乡宁县张马村八条埝岭的窑址。之后,周、汉、隋、唐、宋、明、清、民国也都存在大规模窑址。可以说历史上乡宁是可以与江苏宜兴并称的中国两大紫砂陶器出产地之一。虽然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但由于朝代更替、战乱纷扰,乡宁的紫砂制作水平渐渐向日常生活用品靠拢,而失去了其作为工艺品的技艺。这也使得乡宁紫砂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乡宁紫砂壶(资料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为响应国家发展轻工业的号召,山西省要求每个地区都要拿出一样轻工业产品进行发展。临汾地区发展的便是紫砂制品。1974年,乡宁第一家紫砂车间在当地的西坡陶瓷厂里组建完成,此后于1977年正式成立紫砂厂,开启了乡宁紫砂产业的又一个辉煌时期。

据王仙鹏回忆,儿时的紫砂厂规模很大,曾同时有上百名工人进行作业,每当新的紫砂陶泥炼成出厂后,工人们会蜂拥而上抢陶泥,因为陶泥的产量完全无法跟上如此多工人的产能。

乡宁紫砂的辉煌时期持续了近30年。之后,由于当地煤炭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工厂人员流动频繁,乡宁的紫砂产业渐渐没落。2008年,乡宁最后一家紫砂厂关停,宣布了乡宁紫砂的一个时代的落幕。

感怀于儿时繁盛的紫砂产业,同时惋惜于失传的古代乡宁紫砂制造技艺,王仙鹏决心重振乡宁紫砂的名声。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王仙鹏联系到了原先乡宁紫砂厂的第一任老厂长王致明以及繁盛时期紫砂厂的厂长王树生,几个人从2016年起开始着手进行准备工作。在多次去往陶都宜兴实地考察之后,王仙鹏发现乡宁在紫砂矿产的储量上有着明显的优势,断定乡宁紫砂存在很强的竞争力,于是当机立断订购炼泥和烧制设备,准备回乡宁开始他的紫砂事业。2017年,王仙鹏投资注册了乡宁金砂紫陶工艺美术有限公司,由此开始了他与紫砂相伴的旅程。

公司展示柜上陈列的部分紫砂壶 (摄影 崔成燨)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王仙鹏的公司现在已初具规模。据介绍,公司现有员工36人,其中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1人,临汾市工艺美术大师4人,民间工艺师18人,此外还有学徒22人公司。公司致力于紫砂原材料的加工销售,紫砂工艺美术品的制作以及茶道、书画等相关领域的艺术品文化交流与推广。从紫砂矿的采集、选料、晾晒、破碎、过筛、做泥、陈腐、制壶、阴干、烧制、研磨、整口……前后历经80多道工序,虽然繁琐,但王仙鹏依旧坚持纯手工制作每一把紫砂壶。

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吴志文在进行紫砂创作。(摄影 高汇)

在用心做好产品之外,王仙鹏带领他的员工积极进行紫砂制作工艺的创新。经过师傅们的不断实践创新,他们突破了窑变技术,并可以配制20余种颜色的泥料,极大的丰富了紫砂制品的颜色;研发出的紫砂储水桶,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具有软化水质的功效;自己设计磨料过程中的机器,大大提升了紫砂泥料的制作效率。除此之外,其传统技艺也已被列为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王仙鹏向在现场采访的记者们介绍紫砂器种类。 (摄影 崔成燨)

王仙鹏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能取得如此成就,也少不了乡宁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事实上,王仙鹏最初下定决心开始紫砂事业,也是因为乡宁县委、县政府为传承紫砂产业,推进转型发展改变“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提出了建设紫砂陶小镇、打造“中国北方紫砂之都”的目标。据乡宁县紫砂办负责人陈孟发介绍,乡宁紫砂陶小镇作为近年来乡宁转型发展计划的重要一环,得到的总投资达到50亿元,紫砂陶小镇占地达到2000亩。项目共规划建设11个功能区,分别对接研学旅游、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全方位融入县域红色文化、黄河文化、中和文化,打造全县三大旅游板块枢纽节点,促进紫砂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共同发展。

乡宁紫砂小镇平面图

作为推进乡宁县金砂紫陶项目的中坚力量,王仙鹏和他的乡宁金砂紫陶工艺美术公司,一直紧跟县委县政府的指示,传承与发展乡宁紫砂文化,同时,公司还与昌宁镇的金桥沟村、龙门村建立了合作关系,着手打造两个紫砂产业村。具体运作模式是:企业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指导,并为培训合格的农户提供泥料或半成品,而农户在家进行制作、加工,最后由金砂紫陶工艺美术公司统一验收、烧制、包装和销售。这种公司+农户的生产合作方式,使得上百户乡亲们走上了致富道路,为乡宁县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

砂随人意泥成器,矿悟匠心土变金。从闯荡江湖的“侠客”到传承经典的工匠,王仙鹏的紫砂情从儿时就一直在流淌,从未停息。(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孙瑞生 高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