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 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难题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11-13 17:23:46

山西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 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难题

记者从11月13日上午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为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的难题,山西省于11月10日起在全省全面推开了“证照分离”改革。

为了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的问题,国务院于2015年在上海自贸区试点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去年12月开始,我省学习上海自贸区的做法在山西综改示范区等5个国家级功能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10月底,全省累计办理"证照分离"改革事项1957件,惠及企业1721家。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九萍介绍说。

据了解,“证照分离”就是要在全省范围内对纳入改革范围的涉企(含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行政审批事项分别按照四种方式实施改革,第一批在全省范围内推开的改革事项共涉及106项。

直接取消审批,主要涉及2项审批事项。对设定必要性已不存在、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能够有效实现行业自律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直接取消。市场主体办理营业执照后即可开展相关经营活动。

取消审批,改为备案,主要涉及1项审批事项。对取消审批后有关部门需及时准确获得相关信息,以更好开展行业引导、制定产业政策和维护公共利益的行政审批事项,改委备案。市场主体报送材料后即可开展相关经营活动,有关部门不再进行审批。

简化审批,实行告知承诺,主要涉及19项审批事项。对暂时不能取消审批,但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纠正不符合审批条件行为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有关部门要履行尽责,制作告知承诺书,并向申请人提供示范文本,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审批条件和所需材料,对申请人承诺符合审批条件并提交有关资料的,当场办理审批。市场主体要诚信守诺,达到法定条件后再从事特定经营活动,有关部门实行全覆盖例行检查,发现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的,依法撤销审批并予以从重处罚。

完善措施,优化准入服务,主要涉及84项审批事项。对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的行政审批事项要保留审批,优化准入服务。要针对市场主体关心的难点、痛点问题,精简审批材料,公示审批事项和程序;要压缩审批时限,明确受理条件和办理标准;要减少审批环节,科学设计流程;要下放审批权限,增强审批透明度和可预期性,提高登记审批效率。

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九萍同时表示,在对审批事项放开的同时,更要加强监管。各有关部门针对改革涉及的项目也分别制定了管理措施,并予以公开。要通过不断的优化、整合,最终形成事中事后监管,部门信息共享、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有机结合的全过程监管体系。(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