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网媒总编太行古堡行之沁水三堡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10-22 10:57:16
分享

“三都古城”湘峪古堡 “小北京”窦庄古堡 “人文古韵”柳氏民居

  历史厚重的古堡总是给人神秘感,而你在寻找、在聆听、在揭开其面纱的同时,会有种刺激感萦绕全身,这就是古堡的魅力。

  10月21日,“体验魅力中国城·百名网媒总编太行古堡行”采访活动第五站来到了沁水湘峪古堡、窦庄古堡、柳氏民居。网媒朋友们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道,近距离感受太行古堡的风韵与魅力,更为其雄伟、壮观的建筑所折服,梦回明清,触摸历史的余温。

  

三都古城——湘峪古堡

湘峪古堡为蜂窝式城堡,全为砖石土木结构建造,由孙居相、孙鼎相兄弟主持修建,竣工于明崇祯七年。由于孙鼎相在孙氏四兄弟中排行第三,又曾担任过都察院右副都御使,他的府第便以“三都堂”为名,因此被称为“三都古城”,享有“中国北方乡村第一明代古城堡”的美誉。

  网媒朋友们刚下车,就被湘峪古堡高大的城墙和宏伟的气势所震撼,湘峪古堡城墙2000余米长、25米高、4米宽。“太壮观了!”站在古堡前,他们赞不绝口。眼前土黄色的城墙上拱形的洞口依次排开,遮住了后面的古堡,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

  踏入古桥便是南城门了,抬头仰望,门首上的“宸薰”二字清晰可见。湘峪古堡的城墙有东、西、南三座城门,因北面靠山,故而没有北门。

  进入古堡后,网媒朋友们来到了修建者孙鼎相的故居——都堂府,府内有座气势逼人的5层高楼,被称为“瞭望楼”。它虽然面宽只有3间,但25米的高度依然使它显得鹤立鸡群、雄伟壮阔。

漫步在古堡中,一座很有特色的院落吸引了网媒朋友们的注意。院子叫双插花院,主楼坐北朝南,院子东北、西北角各建四层高楼一座,而正北中间堂房却只建三层,形成两边高、中间低的高低错落样式,其外观恰似一顶古代双插花的官帽,因此便被称为“双插花院”。

城墙上的拱门就是藏兵洞,网媒朋友们亲身体验,一一穿过。藏兵洞洞体宽大,集兵营与仓库功能为一体,同时兼顾了抗击功能。

 

  “小北京”——窦庄古堡

  “天下景,有苏杭;天下庄,数窦庄”,窦庄古堡建筑群位于沁水县东南部沁河河畔,西依榼山,三面环水,是晋东南地区明代中后期名重一时的大型古堡建筑群。窦庄古堡整体布局呈“卍”万字形,分东、西、南、北四条街和四条小巷,在街、巷与城墙交接处设城门楼,东、西、南、北四大四小共建有八座城门楼,加上祖居尚书府所修小城——"瓮城"共九门,故有九关,合称九门九关,因城堡布局形状类似紫禁城,故当地人俗称其为“小北京”。

  宋哲宗元祐八年窦氏家族于迁居于此开始建设庄园,从此窦氏在这里延续了一千多年。明代中期以后朝政混乱,曾官居大理寺正卿的张五典告老还乡后开始构筑窦庄城堡,至明代崇祯二年才最终建设完成。

进入古堡前,网媒朋友们走过了一段既惊险、又刺激的吊桥,随后穿过下为条石,上为青砖的古城墙,就进入到了古堡内。登上城墙可看到各拐角处还建有角楼,部分城段还修建有暗道与城内建筑及城外建筑相连通,便于防守、出入,因而才“下雨不湿鞋,出门不过街,一门通百户,百门窜遍村。”

古堡内的尚书府是村内较大的一组建筑群,分为上下两座宅院,上宅总体布局为棋盘六院,高大峻伟,门头以砖雕斗拱装饰,石匾阴刻“尚书府”。

  古堡内一块明崇祯帝御赐的牌匾“燕桂传芳”因何而赐,不少网媒朋友们心存疑惑。据《明史》记载,崇祯四年,窦庄遭到了流寇的围困。在张霍氏的组织领导下,张氏女眷、童仆奋起抵抗,坚守四天四夜,直至流寇退去。因此,窦庄又被世人称颂为“夫人城” 。

参观、采访完窦庄古堡,网媒朋友们来到了位于沁水县嘉丰镇尉迟村的赵树理故居,一览这位人民作家出生、生活、创作的地方。

   人文古韵——柳氏民居

  柳氏民居位于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为唐代大诗人柳宗元的后人祖籍沁水的陕西华昌府通判柳遇春的故居,创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堪称明清城堡式庄园建筑的典范,是“中华古民居建筑艺术绝品”。

  明永乐四年,柳宗元遗族耕读发家,始造河东柳氏府邸一进十三院,占地三万多平米,是中国目前唯一以同祖血缘世代聚居的原始古村落。

  一代文豪柳宗元,网络朋友们都很熟识,而其后裔却隐居在太行王屋深山的一个村中,这极大地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也为此次柳氏民居之行增添了些许的神秘。

  柳宗元力主革新政治,触动了权贵们的利益被贬,令河东柳氏分散外迁。不久,一代才子名吏柳宗元病死。此时政治恐怖犹在,柳氏家人无法在长安立足,只好隐居到了离祖籍河东不远的历山深处。从此,柳氏后人以耕读为本,隐姓埋名,历经宋元,不宣门庭。

解开了柳宗元后人在此安家的疑惑,网媒朋友们怀着好奇的心情,开始了柳氏民居之旅。“司马第院”是保存完整并具有代表性的院落,坐北朝南,两进四合院。

  府第的后院,上有铁丝网覆盖,下有地道家家相连,院院相通,号称“天罗地网”,并配有警铃、防火墙等。而更让人惊叹的是署有“河东世泽”的宅院的大门,它共有十二道门栓,其中六道软栓,六道硬栓。即便是身处院内,不知情者也不容易打开此门,足可见柳府之戒备森严、防护意识之强。网媒朋友们也惊叹柳氏后人的智慧。

  而且柳氏民居受其书香门第影响,府院建筑的创意及文化蕴含都达到很高水准。如以莲花、桂枝表示“连生贵子”,用一根绳子串三个铜钱表示“连中三元”,以五蝙蝠展翅围绕“寿”字表示“五福朝寿”等,类似图案仅“行邀天宠”门楼就有30多种。

  最令网媒朋友们开眼见的就是柳氏民居中现存的字画,除朱熹、文征明、王阳明、郑观洛等名人碑刻手迹40多通外,还有唐代著名画家“吴带当风”之称的吴道子的墨迹画碑,其《圣人十哲图》取材孔子向十大弟子讲述尧舜故事的场面,堪称绝世之作,尤其在北方极为罕见。

三天的太行古堡之行,大家步履匆匆,目不遐接。皇城相府的雍容华贵,郭峪古城的典藏壮观,天官王府的古朴厚重,湘峪古堡的恢宏大气,柳氏民居的精致典雅,砥洎城的独特奇巧,座座古堡流光溢彩,栋栋古建彰风显韵。只能浮光掠影,未能细细品味,且很多深宅古堡和自然美景没有走到,大家都有意犹未尽之感。

“晋城就象一本书,这次只是看了看封面,翻了翻目录。晋城就象一幅画,此行只是拉开了轴卷,欣赏了一角。”宁波报业集团副总编辑田勇感慨地说。

虽只是短短三天的采访,但晋城自然风光之旖旎,历史遗存之丰富,传统文化之厚重,给大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把晋城山水之美、古堡之美、人文之美介绍出去,让更多的人走进晋城、乐在晋城、爱上晋城。(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记者 孙瑞生)

百名网媒总编太行古堡行之沁水三堡

背山面水、气势宏伟的湘峪古堡。孙瑞生摄

百名网媒总编太行古堡行之沁水三堡

湘峪古堡的“双插花院”。孙瑞生摄

百名网媒总编太行古堡行之沁水三堡

湘峪古堡高大的城墙,具有很强的防御功能。孙瑞生摄

百名网媒总编太行古堡行之沁水三堡

有着“小北京”之称的窦庄古堡建筑精美,一门通百户、百门窜遍村。孙瑞生

百名网媒总编太行古堡行之沁水三堡

柳氏民居是唐代诗人柳宋元的后人所修。孙瑞生摄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