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施“两山”造林、推进天然林保护植被恢复、太行山造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生态治理……日前,省发改委下发《山西省“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就“十三五”期间我省林业发展进行谋篇布局。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省将完成造林面积2000万亩(包括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和人工更新),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5%。
国土绿化造林1600万亩 生态园林村镇绿化2500个
加强天然林保护植被恢复、太行山造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生态治理、汾河等流域生态治理修复等重大生态项目,全面构建以太行山、吕梁山和晋西北风沙区为主的生态安全屏障……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我省将着力推进国土绿化,增强区域生态承载能力。“十三五”期间预计完成造林1600万亩,实施生态园林村镇绿化2500个。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扩大国家天保工程范围,将非天保区43个县、2个省直林局的1870万亩的天然林纳入国家天保工程扩大面积中。太行山绿化方面,在荒山造林中尽可能加大山桃、山杏、连翘、文冠果等生态经济兼用树种的使用范围,在确保工程建设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工程经济效益,力求做到“造一片林,富一方人”。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生态建设,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生态园林村建设活动,实现村庄绿化靓化,形成房前屋后花果林、村中空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美丽乡村绿化格局。“十三五”期间新增生态园林村2500个。
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区划分为3个建设区,Ⅰ区是晋西北黄土丘陵防风固沙防护林区、Ⅱ区是晋西黄土丘陵沟壑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防护林区、Ⅲ区是晋中南汾河流域水源涵养、农林复合经营型防护林区。主要任务是在保护和巩固好现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方式,扩大森林植被。启动退化林修复与低效林改造、中幼林抚育和未成林抚育等项目措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防护功能,防止土地沙漠化,减少水土流失,优化生态环境。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确保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于2000年紧急启动的一项大型生态建设工程。在巩固既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植被保护、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小流域及草地治理、易地搬迁等措施,达到从根本上遏制京津地区风沙危害,建设范围由一期工程期间的13个县(区)增加到23个。
对25°以上陡坡耕地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还林是指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种原则,因地制宜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结合我省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现状,“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延长上一轮退耕还林补助年限,把巩固上一轮退耕还林成果作为增加森林覆盖率的重要载体和保障贫困户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
同时,对25°以上陡坡耕地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我省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布局和实施重点是吕梁山和太行山生态脆弱贫困区。下一步,退耕还林任务全面向贫困地区集中,向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做到应退全退、愿退尽退。
据了解,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布局在3个生态功能片区:吕梁山片区,涉及太原、忻州、吕梁、临汾、运城5个市42个县;太行山片区,涉及太原、忻州、阳泉、晋中、长治、晋城、临汾、运城8个市50个县;晋北风沙源片区,涉及大同、朔州2个市15个县。按照区域化、规模化综合治理的要求,以县为实施单位,集中规模进行布局和实施,确保工程建设成效最大化。
“十三五”期间,我省退耕还林建设内容包括上一轮退耕地还生态林补助面积294万亩,1472万亩次,退耕还林完善政策补助1725万亩次;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面积210万亩,512万亩次,完成造林200万亩,其中贫困县建设规模160万亩。
完成经济林400万亩 其中药用经济林30万亩
武乡连翘、运城皂荚、晋中文冠果……“十二五”期间,我省全面加快以干果经济林、种苗、花卉、森林旅游、林下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产业建设,林业产值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大力发展连翘、沙棘等灌木经济林,积极推进双季槐、皂荚等新型经济林,试点推广油用牡丹、文冠果等油用经济林,国家名、特、优干果经济林之乡达到17个,建成总规模达34万亩的高产优质科技示范园区,扶持培植形成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经济林产品深加工利用企业120多家。按照平均每年新发展干果经济林100万亩左右,总产值达120亿元的规划,为农民脱贫增收起到积极作用。
“十三五”期间,我省还将大力发展经济林,加大干果经济林比重,促进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培育林药、林畜、林菌、林果等林下经济立体式复合经营,探索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服务产业,设计精品森林游憩线路,塑造一批独具林业特色的生态品牌,扶持和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范围广的龙头企业,实现林产品就地转化,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采取基地化发展、规模化推进、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在稳定红枣、发展核桃、做强仁用杏、花椒、柿子等传统干果经济林的同时,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经济林品种和特色经济林园区建设,扶持推广双季槐、连翘、翅果油树、皂荚、杜仲等药用经济林,试验发展大果榛子、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经济林。“十三五”期间完成经济林400万亩,其中药用经济林30万亩。
促进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通过有效实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改进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提升单位产量和品种质量。对4—20年生干果经济林结果树,采取综合管理技术措施,提高产量效益。对劣质低产核桃、仁用杏等干果经济林结果树,优化结构、提高品质、塑造品牌。“十三五”期间规划80多个核桃、红枣、仁用杏等五大干果经济林建设重点县和基地县,总规模650万亩次。重点对贫困县安排实施核桃、红枣、仁用杏等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综合管理任务548.5万亩次。项目区凡贫困户种植干果经济林,树龄在4—20年,且农户自愿,均可列入项目范围,连续实施3年。
根据《规划》,到2020年,包括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和人工更新在内,我省共计划完成造林面积2000万亩,届时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5%,森林蓄积量达到1.55亿立方米以上,林业产业年总产值达到800亿元,到“十三五”末,力争完成42万人以上林业脱贫攻坚。
推荐